记者:自2018年下基层服务,至今已6年。你在这6年里,在基层医院发展如何?有哪些收获?
曾祥鹏:在这6年时间里,不断将大学和规培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在临床工作中,并把全科医学理念贯穿在日常诊疗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既温故而知新,也积极探索,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丰富了临床技能与经验,2023年顺利通过全科副主任医师职称考试,目前担任单位医疗组长,协调门诊和住院部日常运行。
记者:2021年服务期满,你当时怎么选择的?为何选择留下?
曾祥鹏:当时也有一些医院的抛来过橄榄枝,也曾考虑过要不要去到上级医院或者转专科,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留在基层当一名全科医生。主要出于3点考虑:一是基层更加需要全科医生,特别是经过规培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能够解决很多基层和基层老百姓的常见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有效、合理、性价比高的医疗服务。在基层工作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并得到患者的认可和称赞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二是近年来政府国家的政策支持,基层医生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待遇较以往有所改善。三是在当地成家了,心也就定下来了。
记者:6年里发生了很多事。讲一讲,你印象最深刻的救治案例,或救治病人的经历,以及给你带来的启示和感想。
曾祥鹏:印象最深刻的救治案例是刚规培回来参加工作时,有次下乡给村民做体检,遇到一位有痛风的患者,这位痛风患者尿酸很高,在基层没能得到规范的诊疗和健康教育,隔三岔五就在当地诊所和卫生院输液止痛治疗,并且长期受关节疼痛、痛风石问题的困扰而不能很好的工作,缺少经济来源。之后我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规范降尿酸治疗以及跟踪随访,半年后该患者痛风石消失、关节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可以参加劳作后有了自己的收入来源,经常打电话给我表示感谢和称赞时,我也挺开心的。
给我的启示是,一名医生在给患者解决健康问题时,不能只是处理急性发病的症状,也要注意急性发病前的预防,做好健康教育;更要关注急性发病后的慢病管理,做好随访跟踪并予指导;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家庭结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社会因素,综合考虑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记者:你到卫生院后,你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曾祥鹏:第一是缺少年轻医生,当时的乡镇卫生院普遍年龄大,缺少年轻医生,除了日常的门诊和住院诊疗工作,许多需要用到电脑的事务、值夜班、下村随访、120院前急救、出诊保健等琐碎工作都需要年轻医生来承担,一个星期往往需要上2到3个夜班,时间碎片化造成缺少稳定的门诊和病房出诊时间。这几年来对日常的一些事务进行合理分工,以及随着新的一些定向的学弟、学妹和年轻医生的加入,这个困难较之前缓解了一些。
第二是药品种类不足,当时的乡镇卫生院普遍药品种类不足,药品目录没有及时更新,还是以“三素一汤为主”,特别是缺少一些慢病药物,造成一些患者在卫生院无药可用,需要去到县级医院或者三甲医院,很是不方便。我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查阅文献指南,考虑性价比,多次和领导药库积极沟通后,不断完善我院药品供应目录,许多原本需要上级医院开药的患者在乡镇就可以买到。
第三是缺少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的意识、平台和机会。每一位医学生需经过毕业后的医学继续教育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当时单位本来就缺少年轻医生,出去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也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平台,于是我回到单位后定期在院内开展业务学习,以常见病、慢性病、急危重症院前处置为主要内容组织医护人员做小讲课学习活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他医生的医学继续教育学习意识及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
记者:你给卫生院带去了哪些改变?是否参与了某个科室的筹建或者建设?给医院和当地百姓带去了什么?
曾祥鹏:首先是门诊量的变化,我院门诊量从2018年的6万多增至2023年的9万多,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还有同事、院领导的共同努力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比如说药品集采政策使许多基层百姓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其次是就诊流程和就诊环境的优化,以往看病都是许多患者围着医生,既影响到患者的隐私,又影响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随着导诊台和叫号系统的完善,实现了有序就诊;依托“优质服务基层行”契机,进一步完善了我院的就诊环境,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
还有就是医疗服务的范围更广,更规范。以往乡镇卫生院的治疗主要以“三素一汤”为主,过于依赖输液治疗,随着药品目录的逐渐完善、开展院内业务学习活动更新医生的诊疗理念,我院的医疗服务能够覆盖的病种和健康问题较前增加,输液率从2018年的60%降到如今的42%,虽然还不是特别的理想,但也在逐渐规范起来。此外,我还在基层开展一些新的诊疗技术,如哮喘规范诊疗、耳石症手法复位、胰岛素技术等等,这些诊疗技术在发达地区可能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是在农村基层很多地区都没有普及。例如许多哮喘患者都得不到诊断和规范治疗,隔三岔五就输液治疗,并且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这也是很多基层单位输液率降不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开展哮喘健康教育、规范诊疗和随访,许多患者使用吸入药物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实惠方便。
记者:在基层,你对自己有哪些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你觉得在基层,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吗?对未来发展有哪些规划?
曾祥鹏:对自己的要求:①保持学习的心态和习惯,医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②做一名有担当的全科人,当前农村基层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还是相对欠缺,居民缺少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自我保健技能,生病得不到规范的诊治、看病还是会走些弯路,每一位全科人都应当为把优质的医疗保健资源下沉到基层而努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①多看书,遇到问题多查阅文献书籍或者与同行交流,共同进步。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不只是普通的医患关系,也存在“师生”关系,我们在给患者做出决策时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促使我们去查阅资料和请教,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确定的患者,可以打电话随访跟踪,不断修正诊断和治疗方案,正所谓“患者也是医生的老师”。
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是组建一个目标明确、合理分工协作、有凝聚力的医疗团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好,还需要身边同事和领导的支持和共同努力。需要一支有共同目标、合理分工协作、有凝聚力的医疗团队,同时要做好人才培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记者:对订单定向医生的培养和服务基层、在规培的定向医生以及准备报考订单定向医生的高考学子,有哪些建议?
曾祥鹏:建议1:对订单定向的培养和服务基层建议:继续培养订单定向医学生政策。在考生报考前应当做好宣传,充分了解后再填报。在课程上除了培养定向生的临床能力,也要培养定向生的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一是因为定向生回到基层可能要担任一些管理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二是因为定向生下到基层不单单要把先进的诊疗技术带给当地患者,也要把先进的诊疗技术带给基层的医护人员,把健康教育带给居民和带入校园,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建议2:对于在培的定向生以及准备报考定向医生的学子,我希望能够树立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基层医疗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健康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而基层全科医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每一位学子都应当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诊疗秩序和如何做好健康守门人,让居民在乡镇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健康问题。
编辑:黄柔晶
审核:马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