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万物生长,中华大地一派生机勃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亿万中华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意气风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新征程,新起点,新远航。
即将召开的2023年全国两会,将汇聚共识、凝聚信心,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新方位新任务——“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开启新征程、奋进新征程的雄壮号角。
前程远大,使命催征。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勇毅前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豹尾”已经收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龙头”正在扬起。
新的出发,标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新方位——
2012年11月29日,国家博物馆。首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这里饱含深情地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从经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到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斗争,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渴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亿万人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历经百年奋斗,走过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2023年2月28日,广湛铁路湛江湾海底隧道盾构区间“过海穿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十年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升至第11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如磐:“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的出发,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形势——
2020年3月,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宁波舟山港考察复工复产。
2021年12月24日拍摄的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新华社发(汤健凯 摄)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回京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鲜明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目光长远,方能行稳致远。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阐述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们为什么成功、新征程上我们怎样继续成功。
从取得新冠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到稳妥应对各方面风险挑战,从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到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踏上新征程,挑战前所未有,时势总体有利,机遇依然在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新的出发,锚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新任务——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来到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山上的苹果园硕果累累,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总书记从陕北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的变化。
陕西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果农在果园采摘苹果(2022年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个跨越昭示未来。
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并提出主要目标任务。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踏上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新谋划新布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新征程上,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4亿多人口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将使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高屋建瓴的全局性擘画。
逐梦笃行的时间表愈发清晰——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制定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抓住难得机遇、顶住各种挑战、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汇聚全党全国智慧编制而成的这份建议,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把五年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展望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更有方向感、历史感、战略性。”
从五年规划安排出发,建议提出,用3个五年规划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宏伟的蓝图催人奋进——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的进军号令:“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不忘本来,才能走向未来。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以“九个必须”提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明确要求。
四个多月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十个明确”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十三个方面成就”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十个坚持”揭示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经验……
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白鹤滩水电站一景(2022年1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开创未来的全景图恢宏壮丽——
2022年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大会批准了党的二十大报告。
新征程,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全程领导起草完成的这份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思想指引更加有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集中阐述,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2023年2月18日,游客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内游玩。新华社发(谭豫增 摄)
实践指引更加坚实——“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旨归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和光明前景。
目标指引更加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规划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八个方面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等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历史接力一棒接着一棒,党和国家事业一程接着一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新开局新气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立春后不久,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校园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
面对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这些“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亲授“第一课”,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
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政治任务。
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到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再到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都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党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从扎实有效的学习培训到广泛深入的集中宣讲,从有声有色的宣传报道到切实有效的研究阐释,各行各业干部群众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有计划、有部署,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对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拿出落实的具体方案,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施工图,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北京京西宾馆,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
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为战略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2023年经济工作提出总体要求、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好“六个统筹”,为新的一年攻坚克难办好自己的事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2023年1月31日,村民在浙江省诸暨市同山镇绿剑村的田间护理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郭斌 摄)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今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吹冲锋号。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
这是2021年5月12日在海南陵水海域拍摄的“深海一号”大气田。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兔年春节后,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和第三次集体学习分别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基础研究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对工作作出新的重要部署。
今年2月26日至28日,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奋斗。
在拉萨机辆整备中心,黄起岗(右)和同事交流动车组驾驶经验和业务知识(2023年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动如脱兔,奋跃而上。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系列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磅文件陆续出台发布。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金融支持珠海横琴、深圳前海改革开放的意见出台……迎来改革开放第四十五个年头,中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这是2022年11月2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西入口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从“二十条”到“新十条”再到“乙类乙管”,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多国政要接连访华,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新征程上的中国同各方深化交往、携手并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坚定信心,保持战略清醒,发扬斗争精神,做到“三个更好统筹”,努力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高铁飞驰穿梭,景区游人如织,市场热闹非凡……今年春节黄金周,我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2%。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铁路发送旅客3.48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7.5%。
2023年2月8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出发前往泰国旅游的游客在机场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
今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5%;新增信贷4.9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截至今年1月末,我国经营主体持续增加,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外汇储备规模达31845亿美元,较2022年末上升1.82%……开年一系列指标释放经济运行积极信号。
冬去春来,全国两会时间即将开启。
今年全国两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等。
代表委员在民主殿堂上坦诚建言、共商国是,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的高度统一,全国两会将展现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图景。
新奋斗新胜利——“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初春时节,河北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按下快进键。经过5年多规划建设,这里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立足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雏形在新征程上全面显现。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时间的信念。
2023年2月25日,在雄忻高铁雄保段一标段钢筋加工场内,中铁电气化局的施工人员检测钢筋质量。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新征程,打开新的伟大历史时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句句精辟论述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新征程上,信心就是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引发广泛共鸣。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征程上,奋斗才能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蜿蜒其间。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旗渠考察时勉励大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
力量源于团结,奋斗创造奇迹。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为每个人鼓劲:“希望大家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齐心协力加油干,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作为、更大收获!”
续写千秋伟业,道阻且长,行则必至。14亿多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这是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2022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创造新的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以无比强大的真理力量雄辩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是赢得全党全国人民衷心拥护爱戴的人民领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路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新征程上,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步调一致向前进,我们必将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创造新的伟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征程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的力量,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创造新的伟业,人民永远是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表示:“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不负人民”的永恒初心,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风雨无阻向前进。
新征程上,与人民心心相印,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写就新的奇迹。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传递出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文字记者:张旭东、赵超、吴晶、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