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创新路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07-24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创新路径实践探索

光明网


自“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变革以来,我国高校育人实践已经从一个理论探讨和经验交流的新时期步入了一个追求质量和创新、实践发展的崭新时期。“三全育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与基本任务。在新时期,以“三全育人”为中心的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正在逐步向创造性转变,向科学发展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的责任与使命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切实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为高校事业发展和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和全方位的智力支撑。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第一,全员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所有的教师都变成“育人者”,包括学校党委领导、共青团干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他专业课程教师以及行政教学辅助工作人员、后勤管理工作人员,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第二,全过程育人。要求高校从进入高校到毕业离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为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育人工作,并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第三,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着手,构建大思政格局,将育人寓于教学、服务和管理中,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多层次、多维度的育人格局。

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三全育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方面与各个方面,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使三个方面的育人功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种多领域、内涵式、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模式。“三全育人”是使整个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必要保障。它拓展了全员育人的范围,更重视各种宏观环境(家庭、高校、社会、社交圈)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导向、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新的全员育人联动机制,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育人合力。它给全面育人注入了新的含义,充分考虑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智力、经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明显差别,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科学性、层次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理论灌输与思想指导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与时效性。

从构建“大思政”格局到实施“三全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内涵和要求,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广大青年学生与国家政策同向同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准确把握“三全育人”的丰富内涵,从高校发展全局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推动高校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

要凝聚各方面力量,营造“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时,需要将管理、教学和后勤服务等全体教职工的育人职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其成为育人的合力,构建起一个人人参与的育人大格局。为了实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的协调互动,必须打通高校内部的管理机制,形成育人共识,使学校里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能相互配合,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服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全面合作下,切实提升育人成效。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要坚持育人的根本导向,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对实践教学的形式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注重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提升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水平,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德育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充分发挥优势,建立全员育人体系。发掘高校各个岗位的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构建起一个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一要建设“专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主力军”的功能,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好课堂的主要阵地,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下去,指导学生扣好自己的人生“第一粒扣子”。二要当好“推动者”,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更要准确地掌握这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价值,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教育效果。三要当好“领头雁”,打造“服务型”的干部队伍。高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构建了以学校党委为统领,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细化职责分工,进一步健全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不断优化“全过程”育人手段。一要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特点,积极探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在做好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在把握住普遍规律的同时,强调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持续从科学、理性的视角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对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度把握,并对他们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激发他们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从而让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提供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的机会与平台,引导启发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三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营造一个良性的育人环境。要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建立师生的共同愿景,在一种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的公开的、对话的氛围中,把“教学合一”的思想融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和管理。

(作者:李冰,硕士,讲师,北京理工大学党政办公室;甘凤妍,硕士,讲师,北京理工大学睿信书院)

来源: 光明网



海南省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2024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力行楼C栋1层

联系电话:0898-66892503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