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在立德树人实践上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索,积累了较多的做法和经验,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做出了贡献。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是以思政课程为主渠道,践行现代化素质育人的发展战略,教学安排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发挥实践类育人课程的教育成效,在高校内部建立“三全育人”教育机制,践行德树人的基本教育任务。分析三全育人实践教学思路,彰显三全育人具有的时代教育价值,探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思路,建立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策略,完善三全育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人才,让广大学生团体更好地投入社会生活。
现代化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明确新时期实践育人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逐渐提高对智慧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动态化监管。摒弃落后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维护国家与中华民族利益,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践行需要学校整合多方力量,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适当调整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占有比例,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设置多元化的精品课程,整合优质教学材料和教学案例,以点带面的整理丰富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实践育人质量。为学生设置符合专业发展特点的实验实践类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通过实验了解专业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培养学生优秀的实务技能,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逐渐认识到现代化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三全育人要在高校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宣传,打造优质教学团队,促进学生综合道德素养的提高,将思想政治理论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单一化的考试评价,通过多元化实践考核机制促进育人手段创新,为后续针对性育人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建立规范化的育人制度,让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满足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学生生活与学习管理需求,完善现有的校园教育管理制度,动员多方育人主体,共同完成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设计。高等院校、教师团队、学生团体共同分析三全育人政策制度的缺点和不足,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特点,了解全体师生的教育诉求,坚持以心理需求与价值理念为导向,主动吸收学生自主提出的教育意见和想法。全体师生主动参与到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建设中,实现多方力量的统筹规划,制定适合高校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三全育人管理办法。负责专业课程教学的教职人员要主动承担育人责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全面监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邀请同行专家和校级领导进行育人评价,将最终的评价结果作为实践育人体系改革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不仅需要进行知识传授,还需要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精品课程的建立坚持价值引领为导向,发挥出课程内容和专业知识的德育功能。
高等院校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学校长期办校规则,多年的育人经验,融入现代化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全体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优化学生管理人员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的同时,培养教职人员优秀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在素质教育领域中融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性,投入充足的科研经费作为支撑,弘扬现代科技文化,培养学生国际化发展视野,在优秀文化熏陶下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三全育人视域下高等院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以课程为核心,科研工作为辅助,实践教学为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在思政文化建设中融入科技文化精神和不同专业课程的价值需求,发挥出多课程协同育人作用,创新文化培养模式。在实践探索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成立高校专项基金,开拓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的渠道,为中外学生团体提供学术研讨的平台与机会,实现跨文化学术交流。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教职人员对实践课堂内容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打造优质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学校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统一指导,设立实践专职服务岗位,负责大学生对口专业的实习安排。利用好现代信息化建设加强领导层与学校基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建实践教育指导小组,定期开展专业教师培训,将多方社会力量融入到教育小组,定期组织开展校内外实践交流活动,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满足实践协同育人的根本要求,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原则,“走出去”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利用节假日时间与全体学生共同到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区域,学习先进文化理念和优秀民族历史,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通过交流访谈、调查记录等多种形式,围绕特定的思想教育主题展开实践分析,不断提高实践育人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进来”指的是邀请其他单位机构的优秀师资力量到学校,定期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未来的职业工作环境。
精心设计符合不同阶段教育安排的实践育人体系,打造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毕业后身份的转变,踊跃参与教师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参加专业实习的机会,建立适合自身的未来发展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后尽快融入社会,在不同成长周期设置不同的实训活动合社会公益类活动,不断更新与改良实践活动内容,调节内部组织结构形式,增强学生的未来岗位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三全育人视域下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需要改变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专题实践教育活动,设置科学合理的育人目标。课程教学流程安排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以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优秀的意志品格。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育人活动,完善现有的高校竞赛体系,严格规范实践活动章程,打造优质的实践教学团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建立适合学生的奖励机制。当学生取得优质的竞赛成果时,对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探讨,突破固化的实践教育思维,组织学生与企业高素质人才之间的交流对话,利用现代新媒体网络技术在互联网平台反复播放微视频和新媒体作品,鼓励学生在多元化育人活动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高校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都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接班人,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人才的实践价值,将三全育人机制融入到实践育人体系中,需要对当前学生的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和学术操守进行综合评价。打造优质的教育团队,在实践教学设置中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为核心,学生的政治立场是否坚定、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遵守高校制定的各项组织纪律、理论素养是否扎实。在综合评价体系运行阶段,从学生的道德行为、个人品德、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入手,考察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建立端正的学术态度和学习作风,确保学生各项业务能力的均衡发展。
想要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要在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岗位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在教育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基础课程知识、教材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知识,考察方向是学校模拟测试、课程成绩以及学生的实践表现。大学课程分为专业实践课程、学位理论课程和英语课程等,任课教师需要记录好学生的考勤情况,将其纳入到学生考试成绩测评中,分析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在进行课程成绩记录外,还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考察项目分为小组实训、数据分析等等。
学生具备的创新能力,主要从科研成就方面进行考察,学生可以在校期间从事科研工作,科研工作开展要求学生具备耐心、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创新能力考察方向是学生的科研协作能力、实践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团队负责的研究项目发展进程,组织大学生科研团体参与科研竞赛,分析学生的批判思维发展情况以及比赛中展现的创新素质。
工作能力评价内容指的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挥的重要价值,将具体的考核方向分为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交流协作能力,设置专题实训项目考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与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一些偏向设计类的专业课程,学生在未来的岗位工作中需要具备优秀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在学生育人质量评价阶段通过项目实训考察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实践育人体系中的有效应用,总结多年来的高校思政教育经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促进实践育人工作的转型与升级,为全面协调多方育人机制的有效落实创造有利途径。想要打造出契合三全育人发展观念的高校实践育人体系,需要从育人理念、育人制度、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多方参与的教育格局,发挥实践教育的育人优势。设计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建立集道德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为一体的质量评价机制,了解高校实践综合育人成效,促进现代化教育体系改革,提高高校立德树人质量。
作者:李金、刘占勇,中南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发展院、湖北省中特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