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建设 >> 正文
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路径研究

光明网 2023-05-09 13:09

立德树人是一所大学的立身之本,要深入认识立德树人的历史意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握新时期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把握其品德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大学的立德树人而言,应根据大学生品德成长的规律,探讨其实施途径。加强教育观建设,实现以文化人;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实现共同的德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以达到德育的目的。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调整德育教育工作运行机制、科学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等方面,而高校一直在开展思政教育方面积极主动、勇于担当,它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日益增强,它可以使学生在受到教育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

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位,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平等,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我国大学的基本使命,“立德树人”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演变,在新时期,我们所要讲的“德”,要讲的“人”,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立德”,从字面上讲就是“立德”,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让大学生们立些什么“德”?首先,要确立理想和信仰,要终身献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要将自己融入历史的潮流中去,要将民族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要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对大学生进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教育。明大德:培养大学生的忠诚观,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识;守公德:坚持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严私德:对自己有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一技之长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要将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人”是教育的基本内涵,也可以说是“树人”。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要看情况了。一句话,就是要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大学里,立德树人必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把握,才能更好地把握大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才能使大学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新途径

实现立德树人,就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教学,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使学生们深信“万事德当先”,要“重德行、明事理”,以“德才兼备”作为用人的唯一准则。在人才的培育过程中,既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又要对人才培育的体制进行持续的完善,要“顺应木之道,以至其本性”,拔苗助长和急功近利都不是培育人才的好办法。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知识与行为的融合,做到学以致用,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全方位的提高。

要用文化艺术提升品位,拓宽他们的眼界。艺术永远都会带给人们一种美感、一种愉悦。书画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都蕴含着美的精神,在一定的场合和一定的时刻,可以让学生欣赏名曲、名画、文学名作、影视节目,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能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美的享受当中。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诉求时,我们就会对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诉求有一个较高的认识。

用奖励、赞美鼓励向善,净化学生灵魂。激励是一方面,而有奖赏才是奖励。当学生在道德上有所长时,应予以嘉奖,获奖人无论得到什么奖品,都会欣喜若狂,这些奖品和奖状具有特别的含义。在颁奖仪式上,每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喜悦之情,每个人都能与得奖人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奖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形成一种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气氛。与此同时,采用这种奖励与激励结合的教育方法,从理论层面来看,是高校做好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理念延伸。与此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之更加愿意为推动时代前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法律法规规范行为,树立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形象。要始终坚持以法治为中心,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在现代社会中,高校学生必须具有最基础的道德修养,要知道荣辱、要明辨是非、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发展机遇和责任等,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为此,要加强对广大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了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提高大学生刻苦钻研、努力进取、改革创新、勤劳奋发的素养,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立起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将法律的规范要求转变为大学生内心深处追求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的利益需要,让大学生对法律的普遍性、效益性、正义性等价值产生一种认同感,并形成一种法律至上的观念。

以崇高的教师道德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中华美德。基础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工作,应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使学生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信仰和自信心。立德树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将他们培育成一个有优良素质的人,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教师的指导,教师的崇高师德是激励学生变得更好的一个主要动力。老师的师德水平更高,教育的方法更合适,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大学生还未步入社会,他们的心理和行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校要培养优秀的人才,要强化对他们的德育,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认识,对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他们。这是永恒的真理,也是创造未来的根本。

要想达到大学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就必须要有一条新的途径,它可以持续地提高大学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的科学性,使其更好地对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进行改进,对道德教育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从而收获道德教育的结果。因此,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教育过程。这对于强化和改善高等学校的道德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必然会引发教育界,甚至是全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进一步反思和重视,而这种理论上的提炼,也必然会推进我国高等学校道德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从而使我们的高等教育建设朝着一个更光明的明天迈进。(作者:段小伟,成都医学院)

来源: 光明网

海南省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2024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力行楼C栋1层

联系电话:0898-66892503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