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 仪器设备 >> 正文
动物模型建立详细方法第三期 |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发布时间:2025-10-1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动物模型建立详细方法第三期 |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ScienceBench Science Bench
2025年09月17日 18:48
揭秘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金标准”利器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万恶之源”,其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都离不开一个关键工具——可靠的动物模型。而小鼠,凭借其基因背景清晰、繁殖快、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了该领域当之无愧的“明星”。

一、为何选择小鼠?模型构建的意义何在?

在进入正题前,我们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造一个模型。

  • 转化医学的桥梁:完美的模型能模拟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让我们在动物身上验证病因、测试新药,是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基石。

  • 小鼠的优势:除了上述优点,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使得我们可以制备各种基因敲除(如ApoE⁻/⁻、LDLR⁻/⁻)或转基因小鼠,极大地推动了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等领域的研究。

🧷 信息卡(速览)

  • 常用模型:ApoE−/−|LDLR−/−|AAV‑PCSK9(C57BL/6J 背景)|部分颈总动脉结扎(PCL)/颈动脉套管(cuff)

  • 加速饮食

    • WD:~21%脂肪、0.15–0.2% 胆固醇(温和,长期更安全)

    • Paigen:1.25% 胆固醇 + 0.5% 胆盐(极快,但肝毒性更大)

  • 关键时间轴:8–12 周开喂 → 8/12/16 周取材;AAV‑PCSK9 注射后 1–2 周开始 WD,12–16 周取材

  • 部位:主动脉弓/胸主动脉 en‑face、主动脉窦(窦口)、无名动脉(BCA)、颈总动脉(PCL)

二、模型构建的“两大法宝”

目前主流的构建方法堪称“组合拳”,“基因背景”是内因,“饮食诱导”是外因,双管齐下,效果卓著。

1. 基因修饰小鼠(内在引擎)

  • ApoE敲除鼠(ApoE⁻/⁻)—— “明星中的明星”

    • 原理:ApoE(载脂蛋白E)是清除血浆中脂蛋白(如VLDL、乳糜微粒残粒)的关键因子。一旦缺失,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会急剧升高,即使食用普通饲料也会自发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特点建模速度快,病变严重,广泛用于发病机制研究。若配合高脂饮食,斑块形成更快更明显。

  • LDLR敲除鼠(LDLR⁻/⁻)—— “另一大支柱”

    • 原理: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是肝脏清除LDL-C(“坏”胆固醇)的主要途径。其缺失会导致LDL-C在血液中滞留,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 特点:相比ApoE⁻/⁻鼠,LDLR⁻/⁻鼠血脂水平对饮食更敏感。食用普通饲料时血脂仅轻度升高,必须依赖高脂饮食才能诱发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这更接近于人类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情况。

2.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外部燃料)

光有易感基因还不够,还需要“火上浇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特制的“垃圾食品”——高脂饲料

  • 常见配方

    • 脂肪来源:通常添加21%的脂肪(如可可脂、猪油)和0.15-1.25%的胆固醇

    • “秘密武器”:有时会加入少量胆酸钠,以促进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进一步加速模型构建。

  • 喂养周期:一般需要连续喂养8-16周,具体时间取决于研究所需的斑块大小和严重程度。

三、手把手实战:模型构建流程

假设我们选择最常用的ApoE⁻/⁻小鼠配合高脂饲料进行诱导:

      1. 动物准备

        • 选择8周龄左右的雄性ApoE⁻/⁻小鼠(雌性激素有保护作用,建模效果可能不如雄性一致)。分组时设置对照组(如WT小鼠+普通饲料)。

        • 适应性喂养一周,让其适应新环境。

      2. 饮食诱导

        • 实验组换用高脂饲料,对照组继续食用普通饲料。

        • 自由饮水进食,每周定期称量体重和记录饲料消耗量。

      3. 周期监控

        • 在诱导期间,可在第4、8、12周通过尾静脉采血,检测血脂四项(TC、TG、LDL-C、HDL-C),动态监控血脂变化趋势,确保模型正在成功构建。

      4. 模型验证与样本采集

        • 在预设的实验终点(如12周),对小鼠进行安乐死。

        • 采集血液用于最终的血脂分析。

        • 获取动脉组织主动脉根部是斑块最易形成的区域,是病理切片的“黄金部位”;整个主动脉(从心脏到髂动脉分叉处)可用于“油红O染色”,将斑块中的脂质染成鲜红色,便于宏观评估斑块面积(En Face分析)。

      四、 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模型建成了,效果如何需要用数据说话:

      • 血清学水平:实验组小鼠的TC和LDL-C水平应显著高于对照组。

      • 斑块面积分析

        • H&E染色:观察斑块基本结构、大小和细胞构成。

        • 油红O染色:在切片上特异性显示脂质沉积。

        • Masson染色:评估斑块内胶原含量的多少,反映斑块的稳定性。

        • 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如CD68)、平滑肌细胞(α-SMA)等特异性标志物,分析斑块成分。

        • En Face分析:分离全身主动脉,油红O染色后计算斑块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 组织病理学分析:制作主动脉根部冰冻或石蜡切片,进行:

      五、 常见问题与进阶技巧

      • Q: 选择ApoE⁻/⁻还是LDLR⁻/⁻?

        • AApoE⁻/⁻模型更剧烈,自发形成,适用于强效降脂药或机制研究。LDLR⁻/⁻模型更温和,饮食依赖性强,更适合模拟人类饮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和测试中等效力的药物。

      • Q: 普通C57BL/6J小鼠可以吗?

        • A:可以,但效果差。野生型小鼠血脂清除能力强,仅靠高脂饮食难以形成典型斑块,通常需要更长时间(半年以上)且病变较轻,不推荐作为首选。

      • 进阶挑战:如何构建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模型?这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手术(如血管狭窄)药物刺激基因编辑(如诱导血管内皮特异性凋亡)等方式实现,技术难度更高。

      六、 小结

      构建一个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是一场 “基因”与“饮食”的共舞。选择合适的基因背景小鼠,配以精准的高脂饮食诱导,再通过严谨的血清学和形态学分析进行验证,你就能得到一份用于探索心血管疾病奥秘的珍贵研究材料。

      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年龄、性别、饲料配方、饲养环境,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均一性和可靠性。精心设计,规范操作,你的“小白”就能成功逆袭,为人类攻克心血管疾病贡献力量!

      七、伦理与 3R


      • IACUC/动物伦理审批在先;

      • 优先使用 AAV‑PCSK9减少繁殖数量 的方案;

      • 使用 镇痛精细外科 降低痛苦;

      • 充分的 样本量估算,避免重复实验浪费。


      声明:本文所述实验方法仅供参考,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必须遵循所在机构的动物伦理和使用委员会(IACUC) 的 guidelines,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海南省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2024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力行楼C栋1层

      联系电话:0898-66892503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