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THIS NAM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要闻 >> 正文

就业歧视 横在毕业生面前的一道“玻璃墙”

发布日期:2015-07-01    作者:     来源:     点击:

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申宁 实习生李小琳) 进入六月,距离2014年大学生毕业季日已经越来越近了,大学生们的就业之路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然后这段路程仍然充满挑战,除了有727万数量庞大的竞争者,面对用人单位的 “招聘条件”,一些大学生还是望而却步。虽然“消除就业歧视”的呼声从未间断,但在大学生求职中就业歧视的现象仍然存在。

院校歧视最普遍——院校歧视是打“娘胎带来的”

日前,由中央电视台、智联招聘、搜狐网针对5000名大学生发起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大学生在求职时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其中,遭遇学历限制,只招收名校高学历毕业生的求职者最多,占52%;遭遇户籍限制,即只招收本地生源的求职者占21%;遭遇性别歧视的占12%;遭遇其他歧视的占15%。

现象

“就因为本科读的不是211高校,找工作屡屡碰壁。”2013年3月份,武汉大学BBS论坛上一名博士生的“吐槽帖”引来热议。

据了解,不少单位在招聘博士和硕士毕业生时,都会采取这种“查三代”的做法,若本科就读非211大学,则很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2013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然而,第一学历歧视现象依然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路上的“拦路虎”。

记者在某招聘信息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发现,有银行、信托公司和高校仍然明确将第一学历为211或985院校作为应聘要求。

案例

李慧慧2011年从南京一所非211院校毕业,通过考研进入北京某985重点大学。“筛简历时都会看第一学历,本科学校不够好的在简历关就被直接刷掉了。”李慧慧目前投了二十几份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她认为,本科就读非211院校是一大不利因素,因此她在求职简历中“教育背景”一栏,特意将研究生就读的985高校放在第一排,并且相较非211的本科学校,加大了字号,加粗了字体。

“这对于本科非211的学生来说太不公平了。”李慧慧说,“我们能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哪里就比别人差了呢?”

某知名国企负责校园招聘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士向记者坦言,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有“名校情结”。“虽不能说第一学历不好的人就差人一等,但还是高考成绩最靠得住,毕竟现在研究生的含金量降低了。”该人士说。

热评

2014年5月21日,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一些岗位一定要“985”、“211”毕业生,是人为抬高招聘的门槛,之所以产生这个现象,有它的客观原因,因为劳动力供大于求,部分企业就人为抬高门槛,这也反映出一部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因为我们有明确规定,不得设立“院校歧视”。

当前泛滥的院校歧视是从“娘胎”带来的。这个“娘胎”,就是多年来,我国人为将高校划分为三六九等。显然,杜绝用人单位招聘时搞院校歧视,必先从“娘胎”开始纠偏——从长远看,须先追求院校平等权,即取消院校行政级别外,在政策扶持、招生录取等方面实现均等对待,不搞三六九等。从近期看,可以逐渐淡化“高校等级制”,而逐渐代之以科学、公正、动态的制度,进而促成全国所有高校在某种意义上的“机会均等”,在大致公平的制度安排和资源分配下,开始良性、公平的竞争。

禁止招聘搞院校歧视,需要相关部门抓紧制定反就业“院校歧视”法律条款,维护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权利”;需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在招聘时,带头不设置院校门槛,在机会上保证大学生就业公平;更需要国家及早进行高校改革,在“去行政化”的同时,让各类院校实现身份平等、机会平等。否则,即便教育、人社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用人单位搞院校歧视,但对消除就业歧视又有何裨益呢?

下一页

上一条:海南医学院本科转专业管理暂行规定

下一条: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 把“三严三实”贯穿改革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