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THIS NAM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要闻 >> 正文

海南2年受理千起医疗纠纷 看病难致医患互信缺失

发布日期:2013-11-18    作者:佚名     来源: 海南医学院     点击:

  10月25日,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被一名男子用刀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另外2人经抢救脱险。
  而6天后,10月31日晚,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被一病人家属打砸,医院一名保安被打伤。该事件虽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然而却提醒我们,“医闹”离我们并不远。
  从今年1月1日到8月15日,海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省医调委)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312起,其中群体性事件(“医闹”)达22起。在全国范围内,仅今年10月17日至27日短短10天内,全国发生6起患方伤医案件,多位医护人员重伤或死亡。
  这些冰冷数据的背后,折射出医患关系的持续紧张与恶化,仿佛一个结,缠绕在医生与患者心头。
  ICU大门被砸医生“寒心”
  10月31日,由浙江温岭伤医案引发的讨论仍在继续。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远征看到新闻后感觉“很寒心”,“让人想不通,医生治病,到头来竟然落得这个下场,精神上根本无法接受。”
  然而就在当晚,杨远征经历了他从医史上的第一次“医闹”。
  “事情的起因,跟医院没有一点关系。”杨远征记得,10月31日中午,伤者张某因为车祸,造成了颅脑重度损伤。到医院动手术后,被安排进入ICU病房(重症监护室)。
  当晚8点左右,张某的家属从安徽赶到医院。因对处理事故的交警在言语上不太满意,家属情绪激动。值班医生和家属谈话时,张某的妻子情绪失控,要冲进ICU病房。医院工作人员劝告说,ICU不能随意进去。
  可张某家属不听劝告,拿身旁的不锈钢垃圾桶砸坏了ICU大门,医院值班保安上前劝说,被家属打伤,所幸伤势并不严重。
  直到晚上11点,整个事件才得到平息。然而持续3个多小时的吵闹,不仅破坏了医院秩序,也给值班医生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杨远征有种“吃哑巴亏”的感觉,“我们治病救人,帮助病人,可是病人家属却反过来砸坏我们的门,扰乱医院秩序。”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郝新宝将此定义为“医院暴力”。据介绍,发生在医院的暴力行为简称为医院暴力,国内多采用其严格定义,即试图或实际发生的身体攻击行为。
  杨远征从1999年工作以来,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让他很难受:“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更大,平时认真治病救人,可结果竟是这样,让人寒心!”
  然而这并非个例。据海南省医调委风险防控部副部长林剑英介绍,虽然海南省目前并未发生类似浙江温岭一类袭医的重大案件,但是围堵医院大门,谩骂、限制医务人员出入,烧香点烛,陈尸医院门口或医务室,拉扯攻击医务人员,打砸公物等情形都曾出现过。
  杨远征心头的苦恼,有着一定的普遍性。
  医生:沟通困难 脆弱只有自己知道
  事后,杨远征反思,如果医患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沟通,那么该事故完全可以避免。然而,医患之间的沟通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杨远征说:“碰到大病或手术,医生与患方的沟通往往被认为是在推卸责任,对医生持怀疑态度。这种不信任,让人非常恼火。”
  而也正是这层“不信任”,成为医患沟通的障碍,也大大增加了医生的从业压力。
  前不久,从业不到两年的护士成霖(化名)在自己的微信圈里转发了一篇文章《并非冷笑话,不做医生的十大理由》。文章将医生形容为“高危职业”,存在高压力、高要求、高负荷、高度压抑、无助等问题。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处境,为病人服务却得不到认可。医患关系正愈演愈烈。如果有机会,我绝对不会选择做医生。圈子里人或者同行看了都深有感触。”成霖感觉每句话都说到了她的心坎上,“然而圈外的人读了之后却觉得可笑,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医生、护士面临的处境。医生的脆弱,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对于医生的“自我贬值”,海南省医患关系研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黑启明感慨道:“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医生的职业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其自身的社会荣誉感也大大降低。如果持续发展,势必将破坏整个医疗环境。”
  海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李岳坚认为:“医闹、医院暴力对医生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会让医生畏首畏尾不敢医治病人。这个结果是危险的,甚至会影响整个医疗水平的提高。”
  患方:医生不再是纯粹的白衣天使
  患方亦是怨言颇多。
  11月10日,有海南媒体报道,海口某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向患者家属索要2000元红包。家属担心不给会影响手术,只好答应,但心里气愤不已。
  不知从何时起,医生的社会形象悄然改变,对医生的一种深层不信任感正弥漫在患方头上。
  近日,记者先后到海口多家医院随机采访患者对医生的印象。“服务态度差”、“收红包”、“收高价”成了诟病医生用得最多的词汇。越来越多市民把碰到好医生当做一种运气,或者靠朋友的介绍进而找到“称职”可信任的医生。
  此外,看病耗时长也是普遍诟病所在。
  在一家医院的中药取药窗口前,一位女士向记者抱怨:“早上9点来,排队挂号、等着候诊,之后又排队付款,现在又排队等着取药。医生真正瞧病的时间就5分钟左右,其他两三个小时都耗在了无用的等待上。”
  据资料显示,全国医疗纠纷80%以上都是由服务态度差造成。
  黑启明说,由于医学的特殊性,造成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这也成了误解的直接原因,病人往往迁怒于医院和医生,将其当作发泄的对象。在患方看来,医生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白衣天使了。
  数字:两年受理医疗纠纷1004起
  医生和患者认识上的分歧,就像两根绳,互相缠绕,最后打成了一个“结”。
  11日,南国都市报记者从海南省医调委拿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海南省医调委自2011年3月8日成立,截至2013年3月10日,两年内共受理医疗纠纷调解案件1004宗。今年1月1日到8月15日,省医调委受理案件达312宗,患方诉求赔偿额达6936万元。其中患方诉求超过100万元的案件达16宗;诉求50万元到100万元案件达34宗。
  省医调委风险防控部副部长林剑英说:“2012年以来,全省医疗纠纷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医闹事件发生数量上升。自医调委成立至2013年8月15日,共发生重大恶性医闹事件73起。”
  林剑英说,虽然海南省目前并未发生类似浙江温岭一类袭医的重大案件,但是围堵医院大门,谩骂、限制医务人员出入,烧香点烛,陈尸医院门口或医务室,拉扯攻击医务人员,打砸公物等情形都出现过。
  这并非海南特有的现象。
  媒体公开报道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发生的医患纠纷多达百万起。而过去十年间,冲击医院的恶性事件则以几何级方式增长,2002年有5000多起,2004年上升到8000多起,2006年则将近1万起。
  这一连串冰冷数据的背后,折射出了医患关系的持续紧张与恶化,仿佛一个结,缠绕在医生与患者心头。
  医患关系矛盾已经到了一个节点。
  10月31日,据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消息,李克强总理对浙江温岭医生被刺身亡事件十分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与此同时,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零容忍”,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
  11月13日,海南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两部委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那么,医患关系间的这个“结”怎么形成,又该如何打开呢?
  看病难看病贵等致医患互信缺失
  医患关系这个“结”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先要明白医患关系到底属于什么关系?”海南省医患关系研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黑启明说,医患关系矛盾的根源或许就在于,将此关系简单看做一种消费关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解决医疗服务内容中的问题。
  黑启明说,医生对患者应该传达出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然而现实中,由于简单认定为一种经济关系,导致其人文关怀正变得越来越少。
  此外,由于现在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医疗服务的缺陷,进而出现看病难、看病贵、以药养医等现象,而这些也加剧了医患双方的不信任。黑启明说:“如果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医生还如何看病?”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郝新宝说,引发医院暴力的成因复杂,多维度的问题交织在一起,看病难、看病贵、以药养医等现象引起了医患互信的缺失甚至对立。
  “看病难说明我们医疗资源不足,看病贵则反映了我们对医疗投入的不足。这些都是历史欠账。”海南省医调委风险防控部副部长林剑英说。
  而亲历患方砸坏ICU病房大门的副主任医师杨远征感慨:“患者将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内的不完善转嫁到了医生身上。医生成了医改欠账的牺牲品。”
  医疗纠纷不等于“医闹” “医闹”要严打
  医疗纠纷不等于医闹。二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
  2012年5月,海南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对发生的医疗纠纷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而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拒绝移尸、打砸财物、设置障碍阻挡其他患者就医,或者殴打医务人员、跟随医务人员,或者在诊室、医师办公室、领导办公室内滞留等等,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手段胁迫医院进行赔偿的,即可定性为“医闹”。
  对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医闹”手段胁迫医院进行赔偿并从中牟利,且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违法人员即定性为“职业医闹”。
  海南省卫生厅医政处调研员贾军有说:“在医疗纠纷中,一些人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态度,期望通过医闹来获得经济效益。而一些不好的案例,也助长了他们的气焰,认为闹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能够获得赔偿。”
  “必须严格区分一般医疗纠纷与恶性的医闹、医院暴力行为。”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郝新宝认为,“大部分医疗纠纷,能够通过解释或协商得到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让患者的合法诉求得到满足。然而另一方面,对于恶性医闹、医院暴力行为,我们则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目前,卫生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下达到海南省卫生厅的办公室。
  贾军有说:“我们已经开始行动,正在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将与公安部门联手,严厉打击医闹。”
  一般医疗纠纷案件4合法途径可解决
  那么合法解决医疗纠纷的出路又在哪里?
  据记者了解,目前,海南省处理医疗纠纷的主渠道有四条:一是医患双方协商,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行政调解,三是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四是法律诉讼。
  “医患双方的协商解决是第一步,如果是小纠纷,双方互相理解,能够解决,这是最好不过了。”省卫生厅医政处调研员贾军有表示,在这四条途径中,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是最主要的调解模式,目前该机构承担了全省90%以上医疗纠纷的调解。
  2011年3月成立的海南省医调委位于海口市华银大厦四楼。这是一所由第三方机构成立的医疗调解机构,有自己的医学专家库、法学专家库、理赔专家库。
  该机构风险防控部副部长林剑英告诉记者,只要有诉求,即可到该机构填写一张“人民调解申请书”。该机构将免费为患方完成医疗鉴定、理赔等全过程。
  “如果患方配合、信任我们,一起案件调解下来,最快三五天即可。”林剑英告诉记者,自2011年3月成立到2013年3月,该机构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1004件,调解总成功率为91.5%,平均结案时间为18天。
  省卫生厅医政处调研员贾军有说,对于医疗纠纷中重要的医疗鉴定,除了省医调委外,海南省医学会、司法部门等也可提供相关医疗过错的鉴定。此外,2011年美兰区人民法院也专门开设了“医疗纠纷法庭”,专门受理医疗纠纷案件。
  另一个可喜的消息是,今年10月22日下午,海南省医患关系研究会在海口成立。作为全国首家医患关系研究的社会组织,该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黑启明表示,学会将探索成立一个由医方、患方、第三方医疗专家、媒体、律师等五方参与的沟通平台,为解决医疗纠纷案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建议出台“医患关系安全”法规
  医患关系矛盾的根源依旧在于医患双方的不信任。严打医闹只是治标。治本,还需要更长远的努力。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郝新宝认为,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依然不容忽视。
  针对挂号缴费取药排队几小时,医生接诊却只有几分钟这个最被患者诟病的服务模式,郝新宝建议,可以提高出诊医生的数量,将中级和高级职称医生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出台门诊出诊指引,要求将单次就诊时间提高到10-20分钟,同时规范诊疗内容,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大处方。
  此外,郝新宝认为,还应建立完善透明的医疗保险支付流程,让患者充分了解医保报销目录、报销比例等内容,减少误解。医院也应在工作场所有效公示各经办机构的报销政策,并配备相应人员讲解,减少误会和冲突的发生。
  “最根本还是要让公立医院回到公益上去。”海南省医患关系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黑启明建议,要继续升华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创新社会保障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到公益性上去。这也是“十二五”期间,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黑启明认为,医患关系本质上应该属于社会关系,在医患关系中,必须引进社会的平衡、调解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解机构的作用。
  海南作为特区,开放的前沿,黑启明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地方性“医患关系安全”法规,将医患关系的处理,医闹事件的处理,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从法律上保障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造海南特色的和谐医患关系实践范例。
  链接 何谓“医闹”?
  2012年5月,国家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中,将医闹行为总结为以下七条,违反其中之一者,公安机关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七条分别是:1、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违规停尸、聚众滋事的;2、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的;3、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的;4、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5、在医疗机构内故意损毁或者盗窃、抢夺公私财物的;6、倒卖医疗机构挂号凭证的;7、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行为。(记者 敖坤)

 

上一条: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下一条:海南省医患关系研究会在我校隆重成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