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疫情防控下,务必要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党委书记姜鸿彦多次强调对待每一位急危重症患者,必须救治须臾不停歇,一刻不懈怠。为了满足急危重症、新生儿及孕产妇救治需求,8月15日医院开设了急诊第二诊区,开设当天便接诊了58名急诊患者,为3名急危重症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
“急诊第二诊区,符女士,急性髓系白血病,白细胞危急值,由高风险地区转入,病人本人及家属均有连续8天8检核酸,健康码绿码。请专家研判收入院,谢谢!”18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疫情期间住院评估团队”微信群中弹出这样一条信息。“如果综合病区符合收治要求建议优先选择综合病区进行风险排查,如病情需要,以救治优先可收治专科缓冲病房,严格执行二级防护和缓冲病房管理规定,排查风险后转出普通病房。”院感疾控部部长吴彪很快给出研判。“交代一下血液科,患者务必要收进去!”医务部部长王琳研判后给出建议。
为了极大程度保障每位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促进疫情期间危重病病人研判收治工作,保证疫情期间“大病有人看、”“有人托底”,医院调整了新冠肺炎期间救治领导小组并且建立了住院评估专家团队,组建6个研判组,每组由2名临床专家与1名院感疾控部的工作人员组成,每日轮流开展工作研判,24小时无间断专家评估病情,并协调紧急入院流程、绿色手术通道。
“持续性腹痛、剧烈呕吐,疫情当下好几家医院都不能收入住院。不能进食,精神反应差,皮肤苍白,患儿状态急转直下。” 回忆起疫情期间收治的一名急性肠梗阻伴肠坏死的患儿,小儿外科林海主任至今心有余悸。
来自昌江5岁的小思(化名)通过120送到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时,病情已经非常危重。危急情况下,医院当即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患者收入小儿外科缓冲病房,为小思进行空气灌肠复位,但并未成功。
此时小思仍然腹痛不止!“患儿病情危重,按照疫情防控预案,立刻启动急诊手术!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小儿外科林海主任考虑患儿为肠梗阻,如不及时手术,随时会休克并危及生命。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进行手术,小思就多一分生存的机率。
凌晨一点,一场生命急救就此展开。小儿外科、儿童重症监护室、超声科、麻醉科、输血科严阵以待、迅速联动,多学科紧密合作,在维持患儿正常生命体征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手术医生要在穿着防护服进行手术,这无疑给手术增添了难度。克服重重困难,小儿外科林海主任团队在做好充分防护的基础上为小思紧急实施手术,术中情况比预估的更为严重。小思腹内肠套叠包块约有 10cm,其中末端回肠约30cm处缺血坏死,近端小肠约20cm肠管稍扩张,腹腔内游离淡血性积液约100ml。术中切除了坏死的回肠,将套叠的大肠复位,经过1.5个小时的奋战,手术最终成功。术后第四天小思便已经顺利进食。
“这一次的病例较为特殊,由于患儿情况较为危急,在核酸阴性报告不能及时出具的情况下,我们在充分做好防护的条件下为患儿紧急抢救。”林海主任说,严防疫情的同时,医护人员的生命救治从未停歇。
哪怕受疫情防控影响,为保障琼岛人民健康,全院勠力同心投入医院的抗疫及临床工作,保障正常医疗秩序。疫情期间共完成1434例手术,其中急诊319例。自8月15日,开展第二急诊后共诊治188人,抢救60人。经急诊第二诊区接诊的急危重手术为12例,其中孕产妇5例,儿童1例,绿色通道4例。院内之间救护车转运最高达70次。
“这场疫情大战对医院是巨大的挑战。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确保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生命至上!”海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姜鸿彦说。从中央指导到地方落实,从卫健委要求到院领导安排,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即使疫情如砂,满天飞扬,但四千多名省医人的拳拳之心,点滴之力融汇成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正向胜利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