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见习记者黎鹏 通讯员何敬熊 实习生丁馨
8月15日中午,在大雨中结束了上午的核酸信息采集工作后,海南医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们脱下防护服,准备休息一下。这时,一通电话响起,他们接到一项新的工作任务:对红旗街社区阳性感染者及其密接人员开展流调分析。
会议室里,刚接到任务的队员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迷茫。且不说大家都没正儿八经做过流调工作,单就眼前的情况来看就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对居民和楼栋情况还不了解,社区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眼前全部的资料只有一份社区刚刚提供的当天阳性感染者的名单。而志愿服务队队员们需要根据这份名单,在下午4点前锁定需转运的阳性感染者和密接者,同时进一步排查潜在的次密接人员。
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怎么做?短暂的沉默后,党员志愿服务队领队雷浩泽果断下达指令:“先分组做起来,边做边摸索。”
就这样,10名队员带着紧张忐忑的心情,拨出了一通通电话。大家还根据分组实行“两班倒”,除了日常起居、核酸检测和现场流调勘察,其余时间全部都待在这间会议室里。
“您好,我是社区流调工作人员,请问您是XXX吗?根据大数据推送,您最近一次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这个情况您知晓吗?”
“您家详细住址在哪里?家里几口人?邻居有几户几口人?最近去过什么地方?”
“请您做好准备,保持电话畅通,随后会有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您转运和隔离酒店相关事宜。”
“从现在起,您和家人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防护。”
这些场景,是队员们开展流调工作的真实写照。在电话沟通的过程中,有的群众由于恐慌往往答非所问,没能向队员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的群众则是充满了质疑和不理解,甚至冲队员发泄不满。即便如此,队员们始终耐心解释,不停安抚对方情绪,尽可能收集相关信息。
17日一大早,在核酸采集尚未开始前,为了彻底摸清在多日静态管理状态下为何每天仍有新增确诊病例的原因,志愿服务队决定主动到社区确诊患者家的居住环境周边实地调查,收集信息加以分析,撰写疫情现场流调报告和工作建议提交给社区,为更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建言献策。
白天电话流调、走访现场,夜晚队员们继续忙碌。他们一方面分析白天获得的流调信息,撰写分析报告;另一方面针对社区数据化管理基础薄弱的现状,调取整合社区自8月9日以来所有的核酸采集原始数据,与流调得到的阳性感染者及其密接者名单、转运交接单等进行相互比对筛查,排查出社区未记录在案的阳性感染者,建立起完整准确的阳性感染者及密接者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