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海南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于七楼723会议室成功举办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临床技能学集体备课活动。此次活动旨在统一教学标准,提升临床技能教学效果,吸引了各临床学院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及授课教师的积极参与,会议就临床技能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总结及新学期安排、同质化教学设想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海南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其富教授首先介绍了临床技能教学体系建设。他强调,临床技能是医学生未来医疗工作的基石,强化实践教学是新时代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李其富处长指出,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培养具备临床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他还提到,教研室成立的目标是打造规范化、高质量的临床技能学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资源,确保各临床医学院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海南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学教研室副主任周治彦对2024年度临床技能(甲)考试情况进行了总结。数据显示,多站式考核通过率达到99%,但期末机考卷面成绩合格率为54.2%。周治彦主任详细分析了不同教学模式班级的考试表现,还对2024年度水平测试技能考试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介绍了整体考试情况,并针对不同站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数据显示,学生在第一、二站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第三站及后续站点的表现有所下降。周主任指出,这表明学生在复杂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环节的训练和考核。

此外,周主任还介绍了新学期的教学安排,他强调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重要性,过程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其中过程性考核得分低于60分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技能操作成绩或卷面成绩低于60分则课程总成绩计为不及格。周主任还提到,新学期的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海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张秀峰教授分享了临床技能同质化教学的设想,重点讨论了理论与实践课堂的设计。他提出,通过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确保各临床医学院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张秀峰教授还详细讲解了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安排(推荐使用BOPPPS教学模式)以及课件要求。他强调,BOPPPS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建议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此外,张教授还提到,课件的设计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最后的交流发言环节,与会教师积极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临床技能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定期开展师资培训与交流,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教师们还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教学模型问题:部分教师提出,现有的教学模型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大规模教学需求,张秀峰教授指出一方面需要增加模型采购,同时合理安排课程避免同一时间安排相同教学内容,也能缓解一定的模型压力。海医技能中心如何充分发挥服务平台功能:技能中心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教学支持。与此同时还需要三家教学单位教研室共同努力,实现同质化教学。
教案书写规范问题:教师们讨论了教案书写的标准化问题,建议制定统一的教案书写规范,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评分标准统一问题:针对评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教师们建议制定更加详细的评分细则,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大纲修订问题:教师们还就后续大纲的修订进行了讨论,建议根据教学反馈和考试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为各临床医学院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新学期的临床技能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统一教学标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海南医科大学将继续推动临床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培养更多具备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