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优秀校友系列报道-8
躬耕杏林四十余 医者精神薪火传
——1975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宋钦华
她是治病救人的“排头兵”,以过硬的医疗技术赢得患者的赞誉;她是不忘初心的医学匠人,经年累月躬耕医学,为海南医疗事业发展奉献一生;她是德艺双馨的医学“园丁”,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使命薪火传承……
1978年毕业于海南医学院的宋钦华,在医者岗位上工作了42年。从内科到内分泌科,从治病救人到教育科普。42年从医路上,她初心不改,用实际行动造福患者,用无私奉献践行医者仁心。
受父辈熏陶 走上从医之路
宋钦华祖籍河北,生于广西,长在海南。宋钦华的父母一生从医。1942年,宋钦华的父亲参加八路军,几年后成为一名战地卫生员,以后又成长为一名外科医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怀着支援边疆、建设海南的满腔热情来到海南,为海南医疗卫生事业奋斗一生。
“传承父母的职业,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这一理念从小就在宋钦华心里扎下了根。1971年高中毕业后,豆蔻之年的宋钦华在海南一所三线工厂工作了4年。直到1975年,宋钦华终于梦想成真,走入海南医学院的大门。毕业后她成为一名医生,正式踏上从医之路。
宋钦华成为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之际,也是医院艰难起步之时。从内科到肾内科,再到内分泌科,从医数十年来,宋钦华肩负着教学、医疗、创建三大担子,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拓展科室业务水平,以坚毅和坚守的不屈精神,在海南医学院、海医附院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一页。
在宋钦华的不懈努力下,医院的内科、临床检验实验室建设有了质的提升。期间,宋钦华主持编写实验指导、购置实验器具,并开设了诊断学本科临床检验实验课,使得内科诊断学课程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
1997年,学院决定加强临床技能实验室建设。宋钦华被任命为海南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室副主任并主持全面工作。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仅用3个月时间,实验室面积增加了3倍,并成功引进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教学模型,最大限度解决了临床带教难题。
凭借强烈的事业心、执着的敬业精神,宋钦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她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种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视糖尿病科普教育为使命
1999年对宋钦华来说,是她从医之路的一个转折点。当年9月,她受委派到上海医科大学参加上海瑞金医院与美国HOPE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第四届糖尿病教员学习班》。此次学习,她进一步明确了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趋势,开拓了视野,也启迪了开展糖尿病群防群治的新思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营养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正呈流行趋势。” 宋钦华认为,糖尿病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必须加强糖尿病教育,普及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与治疗知识,这对减轻、延缓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1999年11月,宋钦华在海医附院发起成立内分泌科糖尿病教育之家。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为门诊和住院糖尿病患者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糖尿病教育。其中,集体讲课平均每年都有近50次,受到了广大糖尿病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宋钦华将糖尿病的科普和教育视作自己的使命,“不仅是因为我从小在医院环境长大,更因为父亲中年时就患上糖尿病,饱受病痛折磨。”正是因为对糖尿病有着深刻体会,多年来她始终关注糖尿病,研究糖尿病,希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为了更好地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宋钦华撰写科普文章,并开展理论研究。先后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她在海南还首次报告糖尿病并类鼻疽的病例,并提出治疗的新理念,这将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且并发感染严重的海南省糖尿病并类鼻疽诊断治疗提高到新水平。
宋钦华在内分泌专业所做的不懈努力,对海南糖尿病科普和教育所作的贡献,奠定了她在海南省内分泌领域的地位。宋钦华也于2001年10月起被选为中华医学会海南分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多届连任。2005年8月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全国委员。
医德双馨 守杏林解患忧
无德不成医,这是宋钦华行医的座右铭。在她执业的42年间,参与治疗并抢救过无数病人。“病人就是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从省级干部到普通市民,从农民到商人,宋钦华都一律平等对待。作为科室主任,一旦知道有经济困难的患者,她就会让科室医生们想办法为病人减轻费用负担,这已经成为她多年的职业习惯。
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医学教师,宋钦华认为对学生不应只传授治病救人的本领,更要教育学生如何树立爱心,如何关爱病人。“因为医学与其他职业不同,人命关天,容不得犯错误。”宋钦华常对学生说,不要为考试而考试,应该以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而学习。
回首从医之路,宋钦华始终无怨无悔,“能用自己的技术与努力为广大患者减轻痛苦,是我最大的精神慰藉。”将一生都奉献给医学事业,是她父母的人生经历,如今也是宋钦华的真实写照,这一信念也将如火炬般,照亮更多走入行医之路的后来者。
【个人简介】
1975年8月就读于海南医学院75级医疗专业,1978年8月毕业留校任助教并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执业。1978年至2013年在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工作35年,退休后继续返聘7年共在一附院执业长达42年,对海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具有深厚感情。参与抢救过无数急危重病人。2001年至2015年任海医附院内分泌科主任,2005年晋升主任医师和教授,是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专业创始人,建立了专业梯队、专业科室以及专业队伍,曾任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内分泌全国委员、多届中华医学会海南内分泌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届中国医师协会海南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多年海南省及海口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多届海南省医疗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多年海南省伤残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为医院的内分泌科以及省内的内分泌专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连续4年考核优秀,被评为海医附院先进个人;在迎接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中,成绩突出,被授予“评建”先进个人。
专业发展建设的贡献:2001年负责内分泌科管理工作,在各项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开展专业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海医附院内分泌科专业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为海南内分泌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救治服务。2010年通过了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的国家级评审。多次参与内分泌专业的多项全国药物各期临床试验研究项目,其中包括《聚乙二醇洛塞那肽1期临床试验》研究。2001年在海南省建立第一家“糖尿病之家”,开展各种形式的糖尿病教育和科普工作,指导患者科学健康饮食和自行注射胰岛素,在20多年前糖尿病未受关注和重视的情况下,经过团队努力,患者逐渐接受并配合治疗。长期多次带领科室下基层包括儋州、昌江、乐东、保亭、琼海等市县医院开展授课,为提高海南内分泌专业水平做出了努力。在海南首次编写并发表糖尿病合并类鼻疽感染论文,由于病死率高和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不易发现,本人从流行病学、病原菌的培养到临床表现,较早提出一整套治疗方案,在海医附院治愈一批患者,为后来海南类鼻疽感染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带领科室连续多年举办内分泌专业相关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收到医疗同行的好评。
心系海岛、服务百姓的贡献:早在2001年与海口市盐务局达成共识,在海口地区开设无碘盐专柜供应点近20年,在当年国内极少有无碘盐供应渠道的情况下,为甲亢和甲状腺结节等患者提供无碘盐供应,帮助缓解病情。2013年前后,在海南省药监局和海医附院的支持下,为贫困的糖尿病患者争取到10万元免费用药的资金支持和免费就诊服务,使100多名贫困糖尿病患者及家庭受益,在当时医保尚未健全的农村和贫困地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曾在全国多学科性的专家会议及沙龙上提出倡议,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造影剂时应设立门槛,避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和加重,并提供病例佐证。一年后国家卫生部门颁布在医院影像科设立肾功能肌酐超出正常水平不能轻易使用造影剂的医疗规定。
【大学辅导员】王业平老师
【校友照片】
供稿人:宋钦华、一临床校友分会李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