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6)
51.《标准》中如何要求科学方法教育?
医学院校应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包括科学方法原理,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医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循证医学教育。
52.《标准》中临床主要二级学科实习主要轮转科室及时间?
包括内科(其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应分别不少于3周)、外科(其中普通外科时间不应少于6周,且需同时包括胃肠外科和肝胆外科)、妇产科、儿科与社区。
53.《标准》中早期接触临床是指什么?
早期接触临床指在生物与基础医学学习阶段,有计划地在临床环境中安排临床相关内容的学习,主要包括医患沟通、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
54.《标准》中临床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是什么?
临床教学时间不少于整个课程计划时间的1/2,在临床教学中实际接触患者的时间不少于整个课程计划时间的1/3。
55.《标准》中临床医学课程的发展标准是什么?
(1)将早期接触临床纳入课程计划,使学生更多地接触患者。
(2)为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医疗人员及学生团队合作提供跨专业教育(IPE)的机会。
56.《标准》中课程整合包括什么?
整合包括生物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课程的不同形式的整合,如横向整合、纵向整合、主题模块整合等。
57.《标准》中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1)围绕培养目标制定并公布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的总体原则和实施方案。内容包括考核与评价的形式和频次、成绩构成、标准、允许重修次数等。
(2)确保考核与评价覆盖科学和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精神与素养四个方面。
(3)根据不同的考核目的,采用合理的、多样的考核与评价方法。
(4)建立并实施考核与评价结果申诉制度。
58.《标准》中考核评价与学习之间关系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明确采用的考核与评价原则、方法和措施,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1)确保学生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结果。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3)做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加强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便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59.《标准》中如何不断优化考核原则、方法与措施?
考核与评价原则、方法和措施需对应培养目标整体设计,鼓励使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微型临床评估演练(Mini-CEX)、操作技能直接观察(DOPS)、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CCS)、置信职业行为(EPAs)评价等。
60.《标准》中终结性评价指什么?
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用于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的评价手段。终结性评价侧重于学生成绩和学习结果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