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898-66893398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夏乾峰教授团队在热带蚊媒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管理员 浏览量: 更新时间:2020-12-30 15:52


    202012月,热带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团队以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在中科院2区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影响因子4.123)上以article形式发表了海南岛热带蚊媒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Gut Microbiota of Adult Mosquitoes From Eight Locations in Hainan, China。论文链接:doi10.3389/fcimb.2020.596750本文是在海南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所3家单位通力合作下完成的,第一作者是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康迅老师,通讯作者是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夏乾峰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邹振研究员。本研究在国家科技重大专 (2018ZX10101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6000281960002)),国家科研开发重点计划(2019YFC1200504)和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共同资助下完成

     本研究在海南省8个市县收集蚊虫并研究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差异性情况,我们解剖了现场收集的成年雌蚊的501组中肠,其中,包括以下6个蚊种: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缘纹伊蚊Aedes galloisi白胸库蚊Culex pallidothorax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白雪库蚊Culex gelidus和骚扰阿Armigeres subalbatus,使用HiSeq 4000系统和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对八个生境的蚊子中肠进行分析。经过质量筛选和稀疏化后,共得到了1421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别属于29个门,44个科和43个属。最常见的门是变形菌门(75.67%),其次是厚壁菌门(10.38%),拟杆菌门 6.87%),热杆菌门(4.60%),和放线菌门(1.58%)我们表征了中国海南省的六个蚊种的中肠细菌群落,对于所有蚊子肠道细菌群落的组成和丰度在位置上都不同;在某些物种之间,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显着差异,而在同蚊种的个体之间,肠道微生物区系存在显着差异。在同一位置,不同的蚊虫肠道菌群有明显的变化。蚊虫肠道是大多数病原体定植和感染的关键部位,研究蚊虫肠道微生物的构成及差异,对进一步了解蚊虫的生殖习性及传播病原的生理生化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结果可能在海南岛虫媒病毒感染和传播病毒的互作研究和蚊媒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201230154919.jpg

微信图片_202012301550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