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日,海南医学院博士后徐坤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rotective Zika vaccines engineered to eliminate enhancement of dengue infection via immunodominance switch”的论文,我校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为论文第三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戴连攀研究员和严景华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戴连攀研究员、海南医学院徐坤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生李金和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海南医学院夏乾峰教授为共同作者。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原体,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2015-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在全球84个国家蔓延,包括中国。怀孕期间的寨卡病毒感染可导致流产和新生儿灾难性的先天性寨卡综合征,包括小头畸形和神经发育障碍,并且与成人的Guillain-Barré综合征相关。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可以突破从血液到大脑、胎盘、睾丸和眼睛的屏障,从而产生致病性。然而,目前尚无预防药物或治疗方法,这突出了开发疫苗的必要性。
作者通过从FLE单克隆抗体的结构基础中提取信息,设计了一种ZIKV免疫(1)原消除FLE,同时(2)仍然呈现有效的中和表位,将突变引入到FLE的关键残基上很容易引起免疫原损伤,通过使用节肢动物特异性黄病毒的自然变异进行同源替换,克服了这一障碍,由此产生的免疫原MutB/C被开发为寨卡病毒疫苗。随后,作者进一步通过一系列中和保护性抗体和ADE抗体,对改造后的E蛋白抗原进行正向和负向筛选,获得同时满足FL表位消除和中和表位维持的构建。其中两种设计MutB和MutC被制备成黑猩猩腺病毒载体(AdC7)疫苗进行评估。
其结果是“一箭双雕”。一方面,MutB/C疫苗一次免疫可产生清除性的免疫应答, 完全保护小鼠抵御寨卡病毒攻毒, 在病毒感染的所有靶组织中都检测不到病毒载量。此外,在孕鼠感染模型中显示疫苗完全阻断寨卡病毒的母婴传播,在胎鼠的鼠脑和胎盘中都检测不到病毒载量。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0-021-009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