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肖巍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发布日期:2019-04-23    浏览次数:

“品悟人文 感悟人道 体悟人性”

“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专家讲座之六

清华大学肖巍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2019年4月20日晚,著名伦理学学者、清华大学肖巍教授莅临我校“南海思政人文大讲坛”,在学校图书馆国际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关怀伦理学及其在生命伦理学中的应用》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副院长(主持工作)苏玉菊教授主持。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党委书记吴建辉、副院长蒋红艳、部分教师及近700名学生到场聆听了讲座。

(肖巍教授讲学)

讲座伊始,肖教授便分析了为什么要谈论性别。她指出,从伦理学上来讲,我们的时代最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公正问题,而性别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从性别角度入手思考公正问题,是解决社会不公正现象的一条有效路径。根据相关研究发现,男女的大脑存在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大脑的结构和容量方面。肖教授认为,关于大脑的“性别差异”研究还无法得出确定的科学真理。人们无法给出一个把人类和男女生物本性和社会本质截然分开的有力解释,因为人类一出生便具有了社会性。但是不能否认,性别分析是一根拐杖,性别研究属于认识世界的新学科,也能为认识世界提供新视角。

肖教授接着谈了性别与社会性别两者之间的关系。她认为,两者都属于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范畴。但生理性别是一项事实,而社会性别是一种价值判断。许多人所共知的男女“本性”,其实只是社会所赋予他们的价值期待。提出社会性别的概念,并将社会性别从生理性别中区别出来,正是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石。

肖教授在论述了性别、社会性别这些概念后,重点对何为关怀伦理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她分析了女性主义概念及观念、现实和体验这三个关键词,指出女性主义不是一门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学科,而是一种学术视角,其具有流动的、历史的、多元的、世界性的、抽象和具体的特点。同时也介绍了女性主义伦理学,女性主义伦理学是以女性主义视角来批判与建构的一种伦理学理论。它要批判的是贬低和歧视妇女的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它要建构的是体现出性别平等和公正的伦理学说。而关怀伦理学则是伴随西方女性主义运动而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建构在女性主义视角之上的,肯定女性独特的道德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她指出,关怀伦理学的思维方式包括关系中的“自主性”、关怀的视角、情境的关注、经验和情感的纽带、注重能力与实践、尊重多样性与差异性、关注女性和边缘人体验和利益等。肖教授强调,人类道德思考应有两条基本路径:公正与关怀。关怀是一种需要习得的能力,人应当学会关怀,因为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关怀。需要关注在具体情境下是否能建立和维系关怀关系,注重关怀行动而不是道德认识。此外,还需要关注女性和边缘人体验和利益,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注边缘群体的利益,发现真正的需要关怀者,将公正与关怀进行有机结合。

最后,肖教授着重分析了生命伦理中的关怀路径,具体包括身体与体验、关怀能力、关怀关系、情境、自主性尊重等等。强调要反对“性别歧视”,消除以往哲学把女性等同于身体、物质、对象和被动性的理解,避免女性在这一身体范畴中被约束、被限定、被安置和被对象化的局面,反对性别及其他形式的歧视;尊重身体及其体验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不仅男女身体体验之间存在差异,女性的身体体验也是多元的和差异的;身体具有包容性,女性与老弱病残人群没有理由因身体原因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视;把关怀、爱、友谊、诚实和互惠作为自己的价值核心,从尊重他人和自我生命的角度来理解身体;重新定义人与人之间伦理行为,尤其是以身体为媒介产生的伦理关系,消除性别和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歧视。肖教授还介绍了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提供的三点经验:一是关注婴儿的早期体验(这是一个人自尊和自信的起点和源泉);二是关注患者的人际关系世界,进行角色互换、相互回应;三是关注患者的自我认同(这是一种明确而充分的自我体验,由与他人的互动、有自尊以及有自主性三个因素构成)。

讲座现场,师生们还与肖巍教授就女性主义伦理、关怀伦理的具体实践、基因编辑等伦理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互动。

苏玉菊教授对肖巍教授百忙之中莅临我校讲学表示诚挚感谢,并总结指出:肖老师在讲座中充分展现出一个女性哲学家的风采,其既具有睿智而冷静的理性,又透露出丰富而细致的感性;肖老师讲座的主题主要围绕女性主义伦理以及建基于女性主义伦理之上的关怀伦理及其在生命伦理学中的应用与医学决策中的具体实践而展开,并结合自身的学业历程进行讲解,生动而有趣;肖老师指出性别不公正是社会不公正的原型,我们应该试图找到消除性别不公正的途径,进而找到解决其他社会不公正的方法,这极大地开拓了我们对社会不公正的哲学反思。苏教授循循善诱地告诫同学们:我们医学生除了立志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医生外,还要着重培养自身的哲学思维,以更好地体悟人性、关怀病人;大家要一只手拄着医学这根拐杖,不断追求医学技术的进步,另一只手拄着哲学这根拐杖,思考医学技术的发展是否触及我们人类自身的尊严和最基本的权利,倘若将这两根拐杖掌握好了,就可以走得更稳,从而更好地维护并促进人类的健康!

肖巍教授精彩的讲座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场知识与思想交融的学术盛宴,启发了我们思考哲学具有开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和行动空间,并考量如何将关怀伦理运用于自身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同学们纷纷表示肖教授的讲座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受益匪浅。(文/徐海波 图/陈卉 李得贤)

(讲座现场)

(同学们认真聆听讲座)

(学生代表提问)

(李永老师提问)

(苏玉菊教授作讲座总结)

(肖巍教授与老师们合影)

肖巍教授个人简介: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教授、伦理学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学硕士生导师。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与性别哲学,生命伦理学。学术兼职主要有:国际女哲学家学会理事会成员,国际/东亚生命伦理学会会员,欧洲社会伦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医学伦理学会理事等。受邀在《百家讲坛》《超星:名师讲坛》《新浪网》等媒体讲学。《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设有“肖巍专栏”。国际女哲学家学会第17届研讨会大会主席。出版《性别与生命:正义的求索》等著述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