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新闻 > 正文
陈国强院士:让海医的科技创新有效地“卷”起来
发布时间:2023-11-06    点击数: 次 

【编者按】11月2日,在海南医学院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上,院长陈国强院士从大学的基本职能切入,深刻阐释了科学研究对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他就国自然项目申报组织中暴露出的问题,逐一提出针对性建议。正如他所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都离不开科学研究。对处于新发展阶段的海医来说,更是如此。希望全体海医人,能够进一步强化认识,从根本上树立树牢树强科研意识,切实增强投身科研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从事科研的能力水平,使科学研究成为每一位海医教师与医护人员的自觉行动,共同为海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夯实内涵根基。


陈国强院士:让海医的科技创新有效地“卷”起来

——在海南医学院2024年国自然申报动员会上的讲话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医学院院长陈国强

2023年11月2日


图片


昨天是我60周岁的生日。我的60多位学生给我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从四面八方赶到海口,给我过生日。生日会上,他们还组织了不少节目。想想他们的认真劲儿,也感欣慰。我女儿含泪讲了一段话,她说:“别人的父亲到了60岁开始退休,享受晚年生活;而我的父亲到了60岁,还选择到海南继续拼搏,为海医‘破天荒’。到海南一个半月,本来就很清瘦的他,又消瘦了很多。我知道,爸爸是为了人活着的意义,活出一种使命,我们全家都支持他。”这种使命是什么?就是为了破解我国医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做出我有生之年可能做出的点滴贡献。

前天,科技处和我说,想请我在学校的国自然申报动员会上做个讲话。坦率地说,我不太想来,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我2006年担任交大医学院副院长时做的事,以后就再没做过了,因为他们都自觉行动啦,无需我去动员。现在,搞得我每天要讲话,也没人提供我背景材料,甚至没有给我准备时间,都是即兴的。坦诚地说,直到上台之前,我还没有想透彻该如何动员。

在我讲话后,阜外医院的宋江平教授和交大医学院的丁健青教授将真正给你们做动员。现在,我主要是讲一些理念,让大家真正地把科研工作重视起来,把自身的内生动力调动起来。我之所以要求,根据我的讲话录音整理出来,在官微上推送,目的就在于让海医人都知道学校未来发展的理念和路径,进而一起行动起来。我知道,有些话是不能公开的,但是我还是要求公开。我们不要怕“揭丑”,“揭丑”的目的是发展。

事实上,我从今天早上八点一直忙到下午一点才回家,目送女儿去机场,又在三点前赶到这里。不是我迟到了,会议是定在下午三点开始的。我刚才一看会场大屏幕写的是两点四十五分开始,我就问,你们怎么能这么随性呢,说了三点怎么写成两点四十五。他们告诉我,因为海医人都不太准时,经常踩着点到甚至迟到。所以,提前一刻钟让大家先到。我没迟到,我的时间观念是很强的。我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第一个标准就是有没有时间观念,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往往是不靠谱,不靠谱的人也是不值得信任的。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

来到海医之后,我听到的,在网上看到的最多的声音,是呼喊海南医学院要更名为海南医科大学。我觉得,不管是医学院,还是更名为医科大学,大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大学。大学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我们说,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怎么立德、怎么树人?我们天天高呼高质量发展,但实际上我们在行动吗?大家有思考过:我们应该给学生“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这三个基本问题吗?如果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够得到有效回答,还能称之为大学吗?一个刚毕业的博士,到了海医之后,一年就可以上200节课时,这不是有点误人子弟么?我只提出问题,请你们扪心自问吧!

大学的第二大职能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大学的科学研究,除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创造一流的成果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培养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大学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同样是为了育人,为了立德树人。如果没有很好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的功能是不可能完好实现的。这也就是大学要开展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因。

大学的第三大职能是服务社会。大学服务社会不是迁就于社会,而是引领社会。大学服务社会的最核心功能是向社会贡献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让这批人才去引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于医学院校,服务社会就需要培养一批医学人才,助力海南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为海南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海医应该做出的贡献。海医不强,海南的医疗卫生事业不可能强,因为我们不可能全面靠外援。

在此基础上,大学的第四大职能是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果大学没有文化,谈何大学?我一直认为,文化传承的基础是道德,没有道德的教育是一种罪恶。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价值,没有价值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我来的第一天,就在校门口看到了我们的校训是“厚德、严谨、博学、和谐”。在这四个中,海医做的最好的可能是“和谐”。比如,一个处长不称职,就给他换到另一个处长岗位上,或者为他设一个新的可有可无的处做做;又比如,一个学院40位教师,可以有30多个教授、副教授。这种“和谐”,可能最多算一种低水平的和谐。海医“严谨”吗?我来之后发现,给我的材料,没有错别字的几乎没有。海医人“博学”吗?我讲的很多理念,不少人听不懂的,我甚至要花好多时间去反复讲,还不一定听得懂。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普通话太差。至于“厚德”如何,我不敢评论,但是在我来这里没多久,就收到这么多匿名举报信,我有点感到困惑。我欢迎举报,但请实名,便于我去了解,请放心,我对你的举报一定会保密的。

第五大职能是国际交流合作。我想,无论哪一个职能,都离不开科学研究。没有一流的科学研究,不可能造就一流的师资;没有一流的师资,不可能培养一流的学生;没有一流的学生,不可能以一流的质量服务社会;没有一流的社会服务,就不可能真正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没有一流的科研也就不存在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南医学院不管叫“医学院”还是叫“医科大学”,都值得重视科学研究。

我很欣慰,这一个半月,海医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声誉和关注度是得到显著提升的。这种提高和强叔本人的流量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靠流量是不可持续的,光靠我一个人呐喊,海医是不可能发展的,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全体海医人的行动。前些天,学校官微推了一个我在海医基础与转化论坛上致辞的推文。我说,“破天荒”要从营造学术环境开始。今天我想说,过去一个月,海医营造了很好的学术氛围,每隔几天就有一批专家莅临海医,或是做学术报告,或是指导我们学位点建设的,都是大咖。直白地说,大家基本都是冲着我的面子来的。如果两年后,海医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我也没脸再请他们来了。为了我的面子,更为了海医的面子,科技处叫我来动员,我也就不得不来了,虽然并不情愿,但这是为了明天的海医能更有面子。


为科技创新者创造舞台

接下来,我想讲未来海医将如何支持科学研究,助力青年医务人员和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首先,你们要足以相信,不久的将来,凡是没有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不可能成为海医的副教授、教授。没有科研能力的人,即便已经是教授或者副教授,也可能会能上能下。大家不要迁怒于我,我也是为了改变海医、发展海医,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此基础上,海医一定要支持一批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中青年老师实现发展。

这一个半月以来,我到不少的地方做过调研。我了解到海医有不少“海归”,不少博士。他们初到海医时,是有干事的冲动和热情的,但两三年后,因为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冲动没有了,再过两年,也就躺平了。但我不想让你们躺平。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海南医学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我们要实施五大计划。其中第一个就是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怎么提升?我们会花大力气去引进一批真正的人才。这些人才不是现在的分类,不会再把一个“水”博士当成高层次人才来引进。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全力推动引进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人才。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已经不下15位杰青、优青类人才基本决定加盟海医,与我们一起创业。随着这批高层次人才的加盟,我们每年将遴选一定数量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医务人员加盟到这些团队中去。对遴选上的教师,给予不小的激励和支持。同时,对年龄在35岁到50岁的具有良好师德师风、既能从事科学研究又能做好教育教学的教师,我们也会推出教师激励计划,同样给予激励和支持,并力求通过科学研究,提升你们自身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地位,同时,也能助推你们的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升。其他几个计划,今天我暂时不展开讲。

这两个计划的推出是有前提的,也就是准入门槛。对于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具备可承担国自然项目的能力;对于教师激励计划,必须拥有国自然项目(地区基金可能除外)。达到条件的,就有机会进入这些计划,并得到以前无法提供的支持。无论是校本部,还是附属医院,无论是直属附属医院,还是非直属附属医院,都适用。在我心目中,附属医院没有直属非直属之分,只要能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合作做出贡献,就是海医的附属医院。如果不能在这些方面为学校做贡献,以后就别想继续做海医的附属医院。我觉得医学院校不应该在乎附属医院的数量,而要在乎附属医院能够为大学的内涵发展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附属医院的质量是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还需要我动员大家申报国自然项目吗?没有国自然项目,就没有未来;有了国自然项目,但是为了拿项目而拿项目,没有真正开展高质量科学研究,也没有未来;只有既拿到国自然项目,又能真正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并把其转化为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力量来源,才真正拥有未来。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担任海医校长,单纯为了教学而教学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我愿意做改变海医现状的“孤勇者”,除非你们团结起来,把我赶走。我可以告诉大家,学校党委和全体领导都是全力认同和支持这些理念的。


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

海医申报国自然项目的现状如何?我请科技处提供了一些素材。校本部13个二级学院,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的近400人,近5年有118人获批立项,但90%以上是地区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少得可怜。附属海南医院、一附院、二附院以及已统计的4家非直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的近1800人。我无意去刻意强调博士学位,但如果我们拥有这么多真正有能力的博士,还需要全国的兄弟医院来帮助海南的医院发展吗?靠兄弟医院的帮助,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海南医疗卫生水平的现状吗?唯一能靠的,就是让我们自身的附属医院变得强大,靠我们海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这才能真正扭转海南医疗卫生事业的局面。再回过来看数据,近5年,附属医院只有1200多人申报国自然项目,其中107人获得立项,还包括地区基金,中标率低得可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好意思说我们有多强吗?

我到三家附属医院调研过,在帮大家测算之后,对各附属医院承担国自然项目的数量提出了具体指标。堂堂附属海南医院,排名海南第一,这么多员工,这么多教授、副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排除地区基金后,拿到的项目仅有个位数,能够说医院内涵水平有多高吗?一附院、二附院同样不多,而且不稳定,还告诉我每年都在动员,光动员没举措、没实招,就是白动员,正如我说过的,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不出活

同时,科技处推动国自然项目申报的难度非常大。除了科技处自身客观能力有限之外,更重要的是各附属医院、各二级学院、各单位还没有从内心深处去思考申报国自然项目对海医未来的发展有多么重要。我前面说过,我唯一做过一次动员报告,还是在2006年,当时我在上海交大医学院担任主管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那时整个上交医国自然项目的总数只有100余项,我动员之后,加之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举措,不出两年就涨到了近200项,四年后就超过300项,之后逐年持续上升。等到接近500项时,我就提出要进入“保量提质”的新阶段,开始着重攻坚重点/重大项目,从2012年之后,每年重点/重大项目的数量就从之前的2—3项增长到每年20几项。那时候,大家都说,我让交医的科研工作“卷”了起来。现在,我来到了海医,也要让大家“卷”起来。但有一点要明确,无效率的“卷”叫内卷,甚至是内耗,有效率的“卷”叫发展。发展必须赋予压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不出活。从此以后,在交医,申报国自然项目不需要动员,已经成为自觉的行动。拿到项目后,一定会从事研究,因为结题是有要求的。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学术水平提升了,医生去参加学术会议的底气也足了。因为交大医学院发展了,每一个交医人走出去的地位也随之提升了,影响力就增大了。

回到海医,我觉得,我们有很多二级学院没有真正去动员,这也是科技处今天让我来动员的原因。有些虽然做了动员,但又没有真招、实招。也许因为你们已经习惯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还有一个奇葩现象,就是学校印发的文件,二级学院都不看的,学校的指示、精神、制度,二级单位的领导都搞不清楚,还能有效动员吗?再进一步,如果一个二级学院的院长,都没有承担国自然项目的能力,你还有什么资格去领导这个学院的科研工作?

科技处还提供了些情况,我都觉得不好意思读。说有些医院有详细工作计划并把指标下达到各科室。我觉得,这是交差式的布置,反正下达了指标,拿不拿得到也不关心。有些医院没有具体措施、没有时间节点、也没有对重点关注人员进行汇总,还有诸如“建议人事部门给科研人员科研假”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内容。有些医院虽然有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但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也没有对重点人员进行分析和指导。我听说,有的医院的政策是,申报一个自然基金就给予奖励,不管结果如何,今年没中,明年拿同样的本子再提交,再奖励,后年再拿同样的本子提交,继续能奖励,这种奖励方式只会助长躺平之风。我觉得,对有潜力的、可能性大的人员,一定要请一批专家去指导;因为并不是所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人员都能申请到国自然项目的,都是要有前期研究基础的,我们科管部门的同志也要做分析的,不然提交了也是白提交。后面的还有些问题,我真的不好意思再讲下去了。

我在多种场合都说过一句话,在今天的大会上,我再重申一遍:从今往后,海医的校领导、中层领导,附属医院的领导,原则上不允许申报各类海南省级的科研项目,有本事去争取国家级的项目,把这些项目留给我们的青年老师和青年医务人员,成为支持他们科研发展的种子资金,让他们有第一桶金,助力他们比我们这代人更有成就感,只有这样,海医才有未来。因为,我真的是看到有一批想做事的年轻人,需要得到支持。我来海医之后,必须要改变风不清气不正的风气,因为我是带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情怀而来,愿意为海医的发展鞠躬尽瘁。

我也给大家透露一下,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制定科技奖励制度。我在就任讲话中就说过,要强化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无论是人才引进,还是前面提及的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教师激励计划,以及科研奖励计划,我们都要重新修订制度。一切在制度的指引下行事。

我的想法是,在国自然项目申报中,学校要花大力气请外面的专家来对我们的标书进行评审。对评选出的有一定水平的标书,可以正式申报,并给予一定奖励,有效提升我们的中标率。以前对中标的项目,学校给予一比一配套,但从实际运行成效来看,这种方式并不非常科学。我们也将进行调整,在起步阶段,对中标项目不再给予一比一配套,而是给予中标人一次性奖励,当然,地区基金除外。换言之,未来在海医,不要指望通过多上课获得绩效,你要上课有绩效,就一定是上精品课,一定是真正在搞教学。事实上,每周我都会去教室巡查,也坐到教室后面听老师上课,老师在上边讲课,大多数学生在下边玩手机,大家觉得这样的场面,对老师来说,还有尊严吗?这样的课,上得还有意义吗?今后这种通过上“水课”而获得绩效的时代,也一定是一去不复返!

最后,我想说,我之所以在花甲之年选择来海医,是因为我相信海医人是有冲劲的,也是有能力的。因为你们有这种能力,有这个冲劲,我才愿意把我60岁后的岁月奉献给海医;也正因为有了你们,我才相信海医能够再“破天荒”,我真的期望大家,能在海医“破天荒”的过程中相互成就。真心希望我的这些肺腑之言,能够对你们的灵魂有所触动,在做强自己的同时,为海医的改革贡献每个人应尽的力量,真正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

统战新闻
首页  |   民主党派  |   港澳台侨  |   理论学习  |   工作文件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

Copyright © 2022 海南医科大学党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