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2025年04月15日 16:06 阅读【次】

学院介绍


学院概况

海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HaiSPH),是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机构,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型和“公共卫生”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点。其始建于2000年3月预防医学系,同年9月开始招收预防医学本科生,2008年获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2010年开始招收应用统计学本科生,2014年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15年开始招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生,2017年获批省级公卫与管理特色重点学科,2021年获批省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色重点学科,2022年9月预防医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与西英格兰大学中外联合培养公共卫生理学硕士,2023年获批生物统计学专业并开始招生,应用统计学专业停止招生,2024年获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及热带地区公共卫生需求,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海南省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预防医学本生444人,应用统计学本科生73人,生物统计学本科生70人,硕士研究生167人,合计在校生754人。

学院招生电话:13208967426  李老师

学院网站:https://www.hainmc.edu.cn/ggwsxy/

南海公共卫生国际大会-新质生产力与公共卫生合影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群体主要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郑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现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包括海南省杰出人才1人、海南省“南海名家”1人、海南省“南海名家”青年人选5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人、领军人才2人、拔尖人才12人。



公卫学院师资队伍

公卫学院教职工赴澄迈红色基地开展党建活动



 

组织结构

   学院内设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环境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6个教研室,拥有预防医学和生物统计学2个本科专业实验室,以及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热带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技术联盟等科研平台和海南省热带心血管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海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控中心揭牌仪式(2022.07)

学科专业建设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                        实验室建设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是以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为特色的综合性平台,总面积210平方米主要承担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2024年投入184万元专项资金对教学实验室进行全面升级,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和实验条件。目前实验室配备470台专业仪器设备,可覆盖本科实验课程、科研创新等多元化需求,同时面向全校开放共享设备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教学实训与科研项目的一体化支撑,为师生提供功能复合、开放高效的实验科研空间。

生物统计学专业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现有2间实验机房和1间准备室,总面积210平方米,配备92台学生计算机、1台工作站及3台服务器,仪器设备总值约185万元,并搭载SAS、SPSS、JMP、PASS、AMOS、M/win等专业统计软件。实验室主要承担生物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及全校本硕博统计类课程的实践任务,同时服务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与参赛指导、实验室开放项目等科研活动,通过软硬件资源的高效整合,为教学、科研与学科竞赛提供一体化支撑平台。

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改造后建筑面积达1557.64平方米,完成全面升级建设。实验室新增46类通用设备共计96套,总投入约700.23万元,并专项投入225.49万元升级细胞实验平台,优化基因编辑、细胞培养等科研条件。以“师生共研”模式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推动教学与科研深度联动。升级后的实验室通过硬件迭代与空间整合,构建了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为热带疾病转化医学研究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强力支撑。

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学科研成果

   2020-2024年,学院教师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集成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级项目44项,横向委托项目46项,海南省教育厅课题6项,各类课题总经费近2275多万元。共发表期刊论文350余篇,其中SCI论文123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0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省级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奖励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其中,宁毅教授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张荣光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陆家海与张荣光教授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曹莉教授团队指导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获得一等奖,宁毅教授团队学生在APASL国际会议获奖。

学生培养

近几年,依托两个专业(预防医学、生物统计学)、多个省级学术组织(海南省卫生信息学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生物统计学专业委员会等)、两个重要比赛(公共卫生实践技能比赛,数学建模大赛),培养了本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我院本科生获批“创新创业”项目152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34项、校级124项。学生每年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增强了社会服务意识。学生考研升学率逐年上升,尤其985、211院校考取人数上升明显。

国内外交流

海医公卫学院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南丹麦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等国内外院校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学院利用南海公共卫生论坛等多个平台,邀请世界知名专家来我院展开学术交流,积极承办国际和国内专业领域学术会议,为学生全面了解国际领域新热点、新技术,开阔国际化视野提供平台。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预防医学

一、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医学

专业名称:预防医学

专业代码:100401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标准学制:五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二、培养目标

   预防医学专业秉承"立足健康中国、服务自贸港建设"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复合型公共卫生领军人才。本专业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培养导向,通过医学基础理论与公共卫生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系统塑造学生三大核心能力:一是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具备疾病防控、卫生监督执法及社区健康服务的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形成公共卫生监测、健康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促进策略制定的实践创新能力;三是适应海南自贸港国际医疗创新高地的战略需求,培育具有全球卫生视野、能胜任临床研究管理、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等新兴领域的交叉学科素养。通过贯穿五年的"早期职业认知-中期临床强化-后期专业实战"进阶式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兼具人文情怀、科研思维与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卓越人才,为区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输送生力军。

三、主要课程

   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临床技能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感染病学与热带病学18门专业基础课程;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9门专业核心课程。

四、专业特色与亮点

   预防医学专业紧密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国家战略,依托22年办学积淀彰显学科特色。我校自2000年开设五年制预防医学本科专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以来,历经多年发展,于2005年首届学生毕业同年通过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8年获评海南省特色专业,2022年跻身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累计培养毕业生1183人,现有在校生444人,年均招生规模稳定在60-80人。专业构建贯穿五年的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双导师制”全程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三下乡”社会实践等科研服务项目,并创新开展“早期职业体验-中期临床实训-后期专业实战”的特色培养路径:大一即组织实习单位认知实践,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完成半年临床实习强化医学基础,大四下学期至大五上学期深入疾控中心开展半年专业实习,系统塑造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五、就业前景与方向

预防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在从业一年后考取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年底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就业方向涵盖传统与新兴领域:一方面可进入各级疾控中心、卫健委、医院及科研院所,从事传染病防控、政策制定或临床研究;另一方面可投身健康大数据分析、医疗科技创新及医药企业研发等前沿领域,推动疾病预测模型构建或健康产品转化。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跨境医疗合作、国际卫生服务及医疗旅游产业将催生对兼具公共卫生专业能力与跨学科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学院也将依托区域战略优势,拓宽临床研究管理、科技转化等高质量就业渠道。未来建议关注跨区域职业布局并加强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能储备,以把握智慧医疗与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机遇。


生物统计学

一、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名称:生物统计学

专业代码:071204T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国家战略,以“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为育人导向,培养兼具扎实数学基础、系统统计学理论及生物医学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强化Python/R语言编程、SAS/SPSS等国际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真实世界研究、健康大数据建模等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统计调查方案、解析复杂生物医学数据及创新科研转化的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疾病预测模型构建、临床研究数据分析,在药企及CRO公司担任生物统计师,在疾控部门主导公共卫生决策支持,也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统计方法创新与教学。专业特别聚焦热带医学研究、跨境医疗数据治理、AI医疗技术转化等海南特色领域,为自贸港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领军人才。

三、主要课程

   医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基础、基础医学概论、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生理科学、机器学习、概率论、数理统计、临床医学概论、运筹学、预防医学概论、数据结构14门专业基础课程;生物统计学导论、试验设计、统计软件、流行病学中的统计方法、线性模型、统计建模、非参数统计、应用时间序列分析、R语言、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随机过程、抽样调查、病案信息学13门专业核心课程。

四、专业特色与亮点

   我校生物统计学专业于2023年正式招生,由2010年设立的应用统计学专业(累计培养250多名毕业生)转型而成,现为全国5所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之一。专业立足海南自贸港国家战略与医学学科优势,聚焦“医学+统计学+计算机”跨学科融合,培养能运用SAS、Python等工具处理生物医学数据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小班化教学、入校导师制及严格招生规模(年均约30人),构建“精英化”培养模式,强化生物统计建模、健康大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服务区域医疗健康产业与科研创新需求。

五、就业前景与方向

   作为统计学科前沿方向,生物统计学专业凭借“医学+大数据”交叉优势,已成为医疗健康产业人才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本专业前身应用统计学专业(2010-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持续保持100%,就业覆盖医药卫生机构、统计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统计建模、健康数据分析及教学研究工作。面向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专业在巩固公共卫生、流行病统计等传统就业方向基础上,重点拓展临床研究数据分析、医疗AI技术转化、健康大数据平台构建等新兴领域,同时强化Python/R语言编程、真实世界研究等实践能力,为区域生物医药创新与智慧医疗发展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南海公共卫生国际大会-新质生产力与公共卫生合影


组建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周永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