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灌木至小乔木,老枝无毛而皮孔明显,小枝、叶柄与花序、密生灰褐色分枝茸毛。时片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2-22厘米,宽4-7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钝或稍呈圆形,表面深绿色,干后变黑色,除主脉有星状毛外,余几无毛,背面密生灰褐色茸毛和分枝毛,侧脉14-18对,在背面隆起,边缘具疏齿或微星波状;叶柄长1-2厘米。聚伞花序开展,6-9次分歧,宽8-13厘米,花序梗长3-8厘米,花柄长约1毫米:苞片线形或披针形;花萼杯状,通常无毛,顶端截平或有不明显的4齿;花冠紫色或粉红色,无毛,长约2毫米;雄蕊长于花冠2-3倍,花药椭圆形,细小,药室纵裂;子房无毛。果实近球形,径约2毫米,红色,干后变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2月。裸花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
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和海南。其中海南已有大面积的栽培种植。
成分及主治:
含有黄酮甙、酚类等多种成分,研究表明,裸花紫株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早期的炎症渗出、肿胀有明显的抗炎性反应作用;同时可明显缩短出、凝血时间,止血效果显著;还能抑制多种细菌,可预防继发性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