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专业设置 >> 正文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专业(订单定向方向)本科教育计划

日期: 2023-12-25信息来源:


一、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医学
专业名称:中医学(定向班)
专业代码:100501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标准学制:五年,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二、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
为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
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毕业后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
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
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
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知
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岗位胜任力”和“领导力”的
中医学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一)培养要求
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中
医学专业基本技能和能力;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具备
良好的专业技能,包括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
标,行业和工作要求和良好的沟通、适应能力。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临床等课程,寓
思政教育于专业课程中。
(1)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热
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国防观念、具有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 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
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
任。
(3) 重视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尊重患者
及家属,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医生、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
理解和沟通;并将人文关怀与中医药学人文智慧相结合。
(4) 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
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5) 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
精神。
(6) 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
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7)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8) 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
权益。
(9) 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
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最大效
益。
(10) 具有科学的态度,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2.知识目标
(1) 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并能用于
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
等基本知识。
(3) 掌握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
观点。
(4) 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5) 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6) 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7) 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8) 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
病情和残障、心身康复及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9) 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
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以及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
式。
(10) 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3.临床能力目标
(1) 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
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 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
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3) 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4) 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
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
(5) 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以及初步处理的能力。
(6) 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同事和其
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等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7) 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
宣传教育的能力。
(8) 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网
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
(9) 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
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10) 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特色
1.重经典、强临床,突出热带医学
重经典,就是注重中医经典传承,注重经典课程的学习,注重中
医人才理论素养的提升和中医思维的培养,坚持中医经典课程的核心
地位,坚持中医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强临床,即“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加强临床教学内涵,
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和临床诊疗思维能力的
培养,加强中医全科能力训练,掌握中医基层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
海南地处热带地区,热带病较为多见。中药材种类繁多,南药、
黎药储量丰富。中医学科的建设着眼于热带医学以及民族医药的发展,
从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角度,培养本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热
带病诊疗能力。
2.立足海南,服务海南
本专业学生毕业完成规培之后,回到地方签约单位服务,解决基
层中医药人才匮乏问题;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认真做好中医诊疗工
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常规,保证医疗质
量。在临床工作中,熟练掌握中西医实用诊疗技术,具有预防、诊疗、
养生、康复等全面的医疗技能,具有中医全科能力;各科病人和城镇
社区进行连续性、综合性、指导性服务的能力;积极推广中医药治疗,
做好人群中医养生保健宣传工作。
(三)行业及工作要求
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认真做好中医诊疗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
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常规,保证医疗质量。在临床工作中,
熟练掌握中西医实用诊疗技术,具有预防、诊疗、养生、康复等全面
的医疗技能,具有各科病人和城镇社区进行连续性、综合性、指导性服务的能力;积极推广中医药治疗,做好人群中医养生保健宣传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五、核心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学、
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
科学、针灸学、临床技能、内科学共15门。
六、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
1.必修课54门,共3503学时(不含自主学习255学时),其中通识
教育版块957学时,专业基础版块993学时,专业教育版块1553学时,
素质拓展课版块118学时。专业限选版块,共25门,共614学时(不含
自主学习37学时)。公共选修板块需修满5学分,第二课堂需修满5学
分。
(1) 通识教育版块
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医学人文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包括
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课、体育
课、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劳动教育;医学人文课程包括医学
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
(2) 专业基础版块
开设中医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基础医学课程。中医基础医学课程
包括中医学导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医
古文;临床基础医学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生
理科学、药理学。
(3) 专业核心课版块
专业核心课及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以及专业限选课。
专业核心课
内经、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临床
技能、临床技能、医学影像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急诊
医学、感染病学。
专业限选版块大学语文、医用英语、专业英语、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access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医学信息学、常用应急救护技能、中国传统文化
概论、医学统计学、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中国医学史、灾难医学、
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乙)、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中医养生学、
社区医学、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适宜技术、热带
医学概论等课程。
(4) 专业方向课版块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急诊学、中
医养生学、中医饮食营养学、中医康复学等课程。
(5) 素质拓展课版块
公选课和第二课堂两部分。
①公选课开设创业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拓展英语、艺术
鉴赏等课程;公选课包括生活方式病与健康教育、法律社会学、社会
医学、发育生物学、健康促进、音乐治疗、中医美容学、中医膳食食
疗学、妇科急症的中医特色疗法等课程。
②第二课堂活动包括
科研能力培养
开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学生参加科
研项目,学生进入研究室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
社会实践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技能比赛、演讲
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和实践能力。
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要求学生参加“课外教学活动”,通过知识大赛、技能大赛
等形式,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6) 学校特色课板块
热带病中医药治疗概论、热带病原及热带病发展简史、热带医学
概论、热带病防治、热带病及热带病原研究进展、黎药学概论。
2.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根据专
业特点、中医全科要求和课程性质,提倡早临床、多临床,鼓励教师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混合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
教学,推行研究型教学、数字化课程辅助教学和 PBL 教学等多种教学
方法,增加社区医学、全科医学课程。(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1.结合专业教育,开设早期实践教学课程;在各课程教学过程中,
加强实验、见习(含社区卫生服务站见习),强化实践技能培训和实
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实习(含社区医院实习4周)中,强调综合运用各
学科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产实习
临床实习52周,含社区医院实习4周,岗前培训2周。其中临床实
习包括:中医必备科目28周:中医内科10周、中医外科6周、中医妇科
4周、中医儿科4周、针灸科4周;中医任选科目4周:中医骨伤科、中
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推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肛肠科任选其中
一科;社区医院4周;西医科目14周:西内科6周、西外科4周、西妇科
2周、西儿科2周。实习期间不安排寒暑假。一般在第八学期第14周进
行岗前培训。
3.课程考核及说明
学生课程成绩评定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
价占40%~50%,终结性评价占50%~60%。过程性评价包括实验标本学习、
课堂讨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自主学习、观察记录、教学实践活动、作
业及出勤率等。
酌情参加国家统一举办的中医临床水平测试、中医经典水平测试
等考试。
毕业综合考试着重考核学生掌握应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
技能灵活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危、急、重病症做出应急
处理的能力,于学生离校前举行。毕业综合考试严格按照中医执业医
师资格考试要求进行,分为理论综合考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病史
采集、辨证论治、体格检查和技能操作)。毕业综合考试成绩(100分)
=理论综合考试成绩(实际得分/100)*50%+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含
病史采集、辨证论治、体格检查和技能操作)*50%。
生产实习考核:生产实习按一门课程计算,成绩按百分计。其包
括毕业实习前岗前培训考核5%、各科实习成绩70%(内科实习成绩30%、
外科实习成绩15%、妇产科实习成绩10%、儿科实习成绩10%、针灸实习
成绩5%)、毕业综合考试成绩25%。各项考核先按百分制计算,然后按
比例换算。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在校五年按教育计划修完全部必修课程(含毕业实习)合格,并
达到规定的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学分要求,品行操行鉴定合格者,准予
毕业。在规定时间内,所修读课程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要求,且品行操
行鉴定合格者,由学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学士学位。
附表:1.教学周时分配表
2.必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表
3.选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