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建设 >> 正文
高校“文化育人”内涵分析
发布时间:2023-10-1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高校“文化育人”内涵分析

光明网


文化育人也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它指的是利用各种文化形式或载体,将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气氛中,潜移默化收到相应的教育。文化育人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人从孤立、片面的状态过渡到完整、自由的状态,这是一个社会化与个人化统一的过程。大学在新时期的教育实践中,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运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出一代能为国家立德、为人民服务的优秀青年。

文化育人的内涵与特征

高校文化育人理论蕴涵。文化育人本质上包括两个基本因素:一是文化;二是育人的方式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要用怎样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大学中,以何种形式的文化培养人,是最基本的问题。大学文化育人的本质,就是要用我国的先进文化,来培养有能力承担起国家振兴的历史责任的人才。把中国优秀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好的文化资源来满足大学文化教育的需求,使大学文化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以德为本”的目的。文化育人的重点在于“化”,文化具有无形性、渗透性、持久性、差异性、体验性等特征,以其为载体、以其方式化人、育人,以其强大的文化之力,去启发、感化被教育者,从而获得被教育者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自觉。与理论说教和强制灌输相比,文化育人更多的是一种主体间性式的育人方式,它着重于被教育对象在受到文化的影响时,可以形成一种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与行为自觉。“文化育人”的重点在于“化”,其本质就是怎样运用文化这一媒介,去对受教育者进行教化和培养。文化载体的使用是一种艺术,它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因此,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有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方法和技巧。青少年的生活模式已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对青少年的培养模式进行多维检讨,并在稳定中寻求变化,以变应变。

高校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大学文化教育的时代性是指大学文化教育所应有的效用。大学文化育人是否能够达到时代发展所施加给它的要求,这是对大学文化育人是否具有价值的直接体现。大学文化育人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进行文化育人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时,要对这个育人主题进行清晰界定,才能产生更有意义的价值。文化对人的教化、熏陶、感染、塑造并不是一种在强迫的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对象进行的硬性灌输,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者所教授的思想理论和道德要求,并对教育者所代表的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进行认可和实践。新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是做好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充分利用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对大学中的年轻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世界观的培养和人生观的培养。大学文化育人的价值导向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使学生群体的社会特性和价值特性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使人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最大化。

文化育人最终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发展进程中就是培育时代新人。总之,新时代的大学文化育人有着重大的战略价值、实践价值、个体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等教育的内涵化发展就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种科学响应。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文化自信,既是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应以文化的继承为己任,用文化的发展来促进大学的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而大学文化是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强有力的反应,它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高校“文化育人”战略发展路径

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明确育人责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承担者和发起者,是依据一定社会教育要求对教育对象施加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群体或者个体。要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伦理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准则和品德。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师道德问题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以教师道德为基础,其可以在自己的文化教育的实践中,起到引导的效果,从而使自己的教师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反之,如果教师的言行不合,教师的道德败坏,又会引起学生的抗拒,对教师的文化育人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在大学里,教师要有一个好的教师道德修养,教师要懂得“德”,要做到“德”,就能使学生学会“立德”,从而达到“树人”的目的。大学的文化育人要求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灵魂塑造人才的责任,用崇高的师德所蕴含的精神指引力量来指导每个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引导高校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信仰的基础,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育人的着力点,需要高校文化育人主体下一番功夫,才能取得一定成效。在新时代的大学文化育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坚定文化自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要在实践中寻找好的方法来进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大学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中,有个比喻叫“要给学生一碗水,要有一桶水”,意思是说,教育工作者自己要有充足的知识,才能把所需要的知识灌输到学生身上。大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应从自身入手,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育人的主体,只要对自身传承、习得的文化有着强烈的信心,就会用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来引导自己的行动,从而让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得以内化,并利用丰富的文化载体将其传递给受教育的对象。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这样他们就能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养成一种被传统文化影响的良好习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是增强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文化信心的原动力,也是增强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文化信心的基础。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如果想要更好地实现“文化育人”,让高校学生获得更好的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教育工作者要把这些知识的核心传递到更多的人身上,让其们树立起一种积极的、有价值的文化观念,用这些观念来加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可和信念。

作者:陈海军,博士,副教授;梁泽辉,硕士研究生;湖南工商大学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媒体语境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NJG-2021-0135)。

来源: 光明网



海南省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2024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力行楼C栋1层

联系电话:0898-66892503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