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课堂 >> 2024 >> 正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常见人工假象
发布时间:2024-05-1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常见人工假象

微观科学世界 微观科学世界 2023-07-14 16:29

常规显微制片中常见人工假象,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中仍然存在,本文不再赘述。除了这些假象外,切片预处理、抗体孵育和显色环节还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假象,解读实验结果时应予以考虑。

边缘效应

在标本断面的边缘或血管、囊腔的边缘呈现明显的阳性着色,应仔细判断其性质。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切片在孵育期间干燥过,或最后的显色反应超时,均有可能使抗体、酶复合物或DAB显色剂被吸附到切片边缘,难以充分洗脱,出现深染的假象。克服这种假象,需要确保孵育和漂洗期间切片始终被充足的液体浸润;显色剂和底物浓度不要过高,显色操作严格限定在5 min以内,通常边缘效应就不易出现。

背景弥散性着色

确有待检分子弥散性分布于整个组织的情况,如大脑皮质的突触素。但是,多数的背景弥散性着色属于人工假象,不能得出待检分子广泛分布的结论。造成这一非特异着色的原因可能有:未充分封闭;结缔组织成分密度较高;抗原修复程度过强;在未充分排除内源性干扰物质的条件下,采用CSA法、PowerVision法等超高灵敏度技术类型,且抗体浓度过高,稀释度不够。此外,切片在一抗孵育后的任何环节完全干燥,也可能出现明显的背景着染。

待检分子异位表达

比如本该在胞膜或核膜上表达的分子,检出的阳性结果分布在胞质或胞核内,就属于异位表达。观察到这种现象,应首先怀疑是人工假象;经过仔细的验证和操作对照如能排除假象,才能考虑是实验的真实现象。造成异位表达的常见原因前文已述。此外还需注意抗原修复,尤其是酸性修复液条件,也可能改变膜抗原的分布。冷冻切片在细微结构破坏或切片太厚时,膜阳性结果看起来就像浆阳性一样,阅片时应注意。



上一条:紫外可见光谱

海南省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2024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3号力行楼C栋1层

联系电话:0898-66892503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