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6学时)

发布日期:2023-12-23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1050827]健康心理学

课程属性:选课

课程类型:基础理论

先修课程:《生理学》、《健康管理学》

开课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学分与学时:2.0学分;36学时

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限选课。主要内容包括健康心理学简史、健康行为与行为改变相关理论、应激管理、环境与健康、饮食与饮食行为、成瘾行为、性行为与艾滋病、睡眠与健康、成瘾行为、慢性病与心理健康、疼痛与心理健康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等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不同年龄段的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通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懂得疼痛、成瘾、应激、肥胖等生理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掌握行为改变、应激管理、环境与健康、饮食与饮食行为、成瘾行为、性行为与艾滋病、睡眠与健康、慢性病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行为调节和干预的技术方法,增加自身行为调控能力,提高健康素养。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如下:

第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培养严谨务实的作风;开放包容的胸怀;追求上进的精神;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知识结构要求:掌握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发展史概略、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生活质量测评、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评估、特殊心理评估、心理测验结果解释、心理诊断技能、压力管理、成瘾行为干预、睡眠障碍干预、慢性病心理干预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能力结构要求:结合实际运用心理学主要流派的基础理论;掌握心理测验及解释的常用方法;掌握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技术;掌握压力缓解和情绪调节的方法。能够运用健康心理学知识分析普通群众日常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二、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  绪论

【目的要求】

1.解健康心理学的概念、基本任务发展历史及相关学科的状况。

2.了解健康及其行为评估的各种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1.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学科性质。

2.健康心理研究的起源、健康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健康心理学相关学科的研究状况及其对促进健康心理学发展的意义

4.健康评估及生命质量评估工具介绍。

  人类心理的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生理机能活动在心理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2.熟悉大脑各部分的结构与机能、各类激素的功能和作用及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的机制。

3.掌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相关概念。

【主要内容】

1.神经细胞及其信息传递、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激素的分类及激素分泌调节、内分泌的调节作用。

3.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心理社会因素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

第三 健康行为与行为改变

【目的要求】

1.了解管理及健康管理策略的内涵及其作用。

2.熟悉控制源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行为改变相关理论

3.初步掌握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来访者中心治疗等行为治疗方法。

【主要内容】

1.健康行为和健康危险行为、信念、态度、健康信念及其影响因素。

2.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

3.行为改变相关理论(态度改变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健康信念模型、跨理论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在健康管理行为干预中的应用

4.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贝克的认知转变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四章 应激管理  
【目的要求】

1理解应激、应激源、一般适应性综合征、心理防御机制、应激管理等概念的内涵

2.熟悉生物、社会和心理的应激理论及人口学特征、认知结构、社会支持、人格等应激的中介因素

3.掌握应激的交互作用模型、应激的系统论模型、系统管理模型及认知重构、问题解决训练、时间管理、幽默艺术、松弛训练等应激管理技术

【主要内容】

1.应激的概念和种类、应激源、应激反应与健康的关系

2.生物应激理论、塞里的一般适应性综合征、社会应激理论

3.应激的交互作用模型、应激的系统论模型、中介因素、心理防御机制、应激的系统管理模型

4.认知重构、问题解决训练、时间管理、幽默艺术、松弛训练

第五章  环境与健康 

【目的要求】

1.理解环境包括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与人群健康及个体健康的关系。

3.熟悉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健康产生影响的要素

3.掌握针对不同环境的健康管理策略与方法

家庭与健康、家庭应激与应对、学校环境与健康、职业与健康关系概述、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理论模型、职业生涯发展、社会环境与健康。

【主要内容】

1.家庭环境与健康

2.家庭应激及其管理

3.职业环境与健康

4.职业生涯发展及职业健康管理。

5.社会环境与健康

6.社会分层、社会变迁及健康。

第六章  饮食与饮食行为  

【目的要求】

1.了解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肥胖的概念及影响饮食的因素。。

3.理解进食障碍和肥胖的成因以及文化、环境、心理行为因素对饮食行为发生作用的机制

3.掌握预防进食障碍及对饮食行为进行干预的方法

【主要内容】

1.食品、饮食行为与健康

2.文化、心理、教育及个性因素对饮食行为的影响

3.肥胖及其成因。

4.进食障碍及其成因。

5.进食障碍的预防与治疗。

第七章   成瘾行为

【目的要求】

1.了解成瘾行为的概念、类型及其归类方法。

3.深入理解各类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关键影响因素

3.掌握戒除抽烟、酗酒等不良成瘾行为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主要内容】

1.成瘾行为及其形成的机理

2.烟草、吸烟与健康

3.戒烟的相关理论及干预吸烟行为的策略

4.酒精、饮酒文化、饮酒行为及健康。

5.不良饮酒行为的干预。

第八章  性行为与艾滋病

【目的要求】

1.理解性欲、生殖、性爱、艾滋病的内涵及性别认同障碍、恋物症、扮异性症、暴露症、性虐待性行为异常现象。

2.了解国内及全球艾滋病的发病及防治形势、当前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的状况

3.懂得个人、政府及社会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掌握艾滋病心理干预的方法

【主要内容】

1.性常态及性异常、性行为与艾滋病。

2.我国艾滋病的发病及防治形势

3.球艾滋病的发病及防治形势

4.艾滋病的预防:政府、社会及个人的职责及行动方案

5.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

第九章 睡眠与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

1.理解睡眠的功能及意义、睡眠障碍及健康的关系、人类及动物睡眠的不同特点。

2.了解有关睡眠的生理、心理研究的概况以及梦的生理及心理过程

3.掌握失眠的心理干预方法

【主要内容】

1.睡眠的功能及意义、人类及动物睡眠的不同特点

2.睡眠与梦

3.睡眠障碍及其成因。

4.睡眠障碍治疗及心理干预。

第十章  慢性病与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

1.深入了解国内及全球慢性病的发病及防治趋势

2.理解慢性病对生理、心理健康的危害及生活质量的不利影响、培养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对防治慢性病的重要意义

3.掌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教育及心理干预的方法

【主要内容】

1.我国及全球慢性病的发病及防治趋势

2.慢性病对生理、心理健康的危害及生活质量的不利影响。

3.慢性病对患者心理影响的制约因素

4.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及致病机制。

5.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教育及心理干预的方法

第十一章 疼痛与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

1.了解疼痛的内涵、类型、影响因素及意义

2.懂得疼痛的生理基础及理论

3.掌握疼痛测量及疼痛心理干预的一些方法

【主要内容】

1.疼痛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及生理心理意义

2.疼痛的生理基础及理论。

3.简明疼痛量表、莫克吉尔疼痛问卷、疼痛测量的描述及类比法

4.疼痛的干预。

第十二章 老人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

1.深入理解毕生发展观、老年期老年丧失期观的内涵及人类个体进入老年期后心理和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一般特点

2.熟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3.掌握老年期的心理卫生及关照的原则与方法

【主要内容】

1.人生的发展阶段及其身心变化特点、毕生发展观、老年丧失期观

2.老年期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交能力及人格等方面的变化

3.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4.健康老年化和死亡的教育。

5.老年期的心理健康促进。



三、学时分配表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理论课(讲授)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人类心理的生理基础              

3

第三章

健康行为与行为改变

3

应激与应激管理          

3

第五

环境与健康              

3

第六

饮食与饮食行为          

3

第七

成瘾行为                

3

第八

性行为与艾滋病          

3

第九

睡眠与心理健康               

3

第十章

慢性病与心理健康

3

第十一章

疼痛                  

3

第十二章

老人心理健康

3

合计


36


四、成绩考核

本课程为考科目,考核方式为完成作业(撰写一篇与本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论文或设计一项某种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案)。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作业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课堂纪律15%,课堂学习表现15%)占30%,期末作业占70%。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本课程使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健康心理学》,主编为钱明,副主编为张颖、沈晓红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月第2版。

(二)参考书目

1.健康心理学》,(美)谢利•泰勒著 ,朱熊兆、唐秋萍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月第1版。

2.医学心理学》,姚树桥、杨彦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月第6版。

3.健康管理与慢性病防控》,田惠光、张建宁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月第1版。

4.亚健康管理》,朱嵘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

5.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5)》,国家发改委国际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产业办公室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2月第1版。

六、开课系(室)

管理学院健康管理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翁孟迁


                                         

上一条:《运动与健康》教学大纲

下一条:《健康管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