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盘点  >  正文

要闻盘点

全员“卧倒”竞聘上岗,“破局”干部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服务机构正职岗位公开竞聘全角度观察

作者:李咪 编辑:宣传部-薄傲 供稿:党委宣传部 审核:雷浩泽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5-04-08

一、现场直击:刀刃向内的能力大考

你的性格这么温和,怎么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尖锐复杂问题?

和你一起竞聘的同志成了你的副手,你怎么协调你们的工作和关系?

你这个PPT,如果给学生上课,学生会认为怎么样?更何况用在这么重要的竞聘上!


图片


3月31日下午3点,海南医科大学立言厅内座无虚席。电子大屏上醒目显示着主题“管理服务机构中层正职岗位校内公开竞聘汇讲”。观众席前排和右侧的评委席上,11名校领导班子成员和21名随机抽取的教代会代表作为评委全程参与评分和监督,提出的问题尖锐而深刻,气氛紧张又活泼。

这场历时两天、吸引46人角逐12个管理服务机构中层正职岗位的改革实践,以“全员卧倒”全部竞争上岗的破局姿态,成为我校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里程碑事件。

二、改革动因:从“触动灵魂”到“触动利益”

竞聘会开场前,陈国强校长的讲话直指改革核心:“中层干部竞聘不是简单的岗位调整,而是对过去一年半改革成效和干部能力、态度的全面检验。”他回溯2023年9月就任时的讲话:“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赢。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他特别提及2025年新年贺词中的改革宣言:“今年是学校推动制度全面落实、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攻坚之年。海医的干部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改革者需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在竞聘结束作总结讲话时,陈国强校长又特别强调此次竞聘是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关键举措,“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我们今天立刻落实,这就是政治担当。”他再次强调到,竞聘不仅是选拔干部,更是营造“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上,谁先成才谁先上”的氛围,要求海医的中层干部必须要将“讲政治的教育家、懂教育的政治家”的定位融入工作。讲话时,陈国强指出,此次竞聘中干部所作的工作思路、提出的工作目标要成为干部向师生的“公开承诺”,要形成“说了就要干好,干不好就问责”的约束机制,不能竞聘上了就说话不算数了。校长的讲话再次引发全场共鸣和思考。

三、竞聘机制: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制度创新

此次竞聘在岗位设置上,以精简管理服务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26个正职岗位精简至16个。同时,在竞聘规则的设计上,讲政治,讲大局,以公平性与创新性为核心,改变传统干部选任模式,打破编制、资历、条件限制,突出“能力本位”,全员均可参与竞聘。特别优秀的甚至可以不受条件限制。竞聘全程公开透明,汇报顺序通过抽签决定。21名教代会代表组成的群众评委经随机抽取产生,并签署《回避承诺书》,学校纪委全程监督,确保程序透明。而且无论是校领导还是群众评委,都是实名打分。陈国强校长在开篇动员讲话中强调:“今天没有秘密,只有公开透明。我们的目的不仅是确定谁做处长,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竞聘过程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压力测试机”。竞聘者需在8分钟内汇讲过往成绩和对新岗位的工作设想,8分钟时间一到,屏幕自动黑屏退出,可想而知其压力之大。这还不止,汇报结束后还要直面评委们7分钟时长的尖锐提问:“领导交办事项存在违规风险怎么办?”“你竞聘保卫处处长,突发群体性事件你如何应对?”“你的专业与医学关联度不大,如何胜任专业性这么强的岗位?”现场宛如“急诊室”,一个个“灵魂拷问”不断挑战着竞聘者的应急处突能力。竞聘者们在汇报中,自觉将学校战略与岗位实际结合,提出具体改革思路举措,展现出了“想干事、能干事”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现了学校全面改革一年多来干部队伍的成长质效。在这场竞争中,竞聘者是竞争者,更是学习者,通过互相聆听管理智慧、拓宽视野,形成了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的生动局面。群众评委观察到细节:“有人对机构改革新名称理解模糊,有人却能精准引用学校工作报告数据;有人面对尖锐问题语焉不详,有人则在口头作答中体现出清晰的工作矩阵图”这种对比成为干部能力的“透视镜”,也让“说了就要干,干不好就问责”的约束机制深入人心。

四、校长总结:三个“淋漓尽致”的改革判断


图片


4月1日下午,正职竞聘总结讲话中,陈国强以三个“淋漓尽致”对此次汇讲做了精准点评:

“从此次竞聘中可以看出,海医人尤其是中层干部充分理解、全力支持学校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有时会从旁边休息室看全场实时画面直播,我发现这两天会场上没有看手机的,不管是竞聘的还是群众评委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海医中层干部精气神的改变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竞聘者绝大多数都准备得非常充分,思路非常清晰,举措非常有力,有些干部表现得让我出乎意料。”“我经常说海医改革过程中‘上热中温下冷’的状态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越是靠近改革核心的部门干部准备得更加充分一些,而有些二级学院的竞聘者就敷衍马虎一些。”谈及此次竞聘必将有干部落聘时,陈国强给出三条出路:“特别优秀的可以纳入学校干部候选人库,有合适岗位时可以直接使用;能力一般的可以结合专长转任下一级岗位,确实不作为的就必须让位。”他尤其强调,“既然是竞聘上岗,一定是有上的,也有下的。只要你干得出色,干出了实绩,组织一定会看到,自己一定有舞台,有前途,有奔头。而下的同志,如果总是吐槽抱怨,没有大局意识,组织也会看得清楚。”同时,此次竞聘还专门做了人性化设计,给竞聘者“三天反悔期”,感觉自己可能竞聘不上或者岗位不相适的,可于三天内改报副职岗位。陈国强解释:“就像高考填志愿,要给干部发展留出一定通道。但是既不报名又满腹牢骚的,这就是态度问题!”

五、群众评委视角:一场双向赋能的改革实践

作为随机抽取的群众评委,一位教授在观察手记中写道:这次竞聘会,我深切感受到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的“三个力”。思想力:竞聘者将学校发展战略与岗位实际紧密结合,体现了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全局意识,为今后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行动力:从管理模式、教学改革到学生管理,提出的措施切实可行,展现了干部扎实的业务功底;感染力:他们的自信与真诚,让在场评委感受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蓬勃朝气。另一位教师群众评委感慨:“过去觉得干部选拔神秘,如今手握评分权才知责任重大。看到这么多干部在主动谋划发展,积极面对改革,让我对‘躺平不可取’有了更深理解。改革需要这样的传承和突破!”

还有来自行政部门的群众评委说,“无论参与竞聘的领导们现在身处何岗位,全部都在台上努力地展示和答辩,表明学校正在构建干部真正‘能上能下’的新生态。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要做到‘三不’,那就是不躺平、不观望、不佛系。”

据了解,经过竞聘,多位原正职领导已经“下课”,3位原副职干部已经考察公示晋升。“海医人既要有承受波涛汹涌的勇气,更要有接收百川朝海的胸襟!”随着正职岗位竞聘汇讲落下帷幕,随后的干部考察和副职竞聘即将开始,二级学院改革也已提上日程,全校治理体系将会进一步优化。这是学校年度工作要点中规划好的工作。陈国强在闭幕讲话中释放信号:“今天的竞聘只是开场,之后还有副职竞聘,七月份我们必定会陆续完成二级学院机构改革。再之后,各家直属附属医院的改革也必将开始。”

此次学校拿出全部岗位开展干部竞聘上岗的改革,是高校干部聘任破局“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不为(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激发内生动力的生动实践,不仅是干部选任机制的一次全面突破,更是学校深化改革、重塑治理体系的关键一步。从“全员竞聘”到“能上能下”,从“制度破冰”到“文化重塑”,海医人以“拓荒者”的姿态书写着改革答卷,这场改革没有休止符,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方能在自贸港建设中彰显海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