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吴荣和梁昌联两位主讲教师分别来自学院保卫部和临床学院(附属医院),在讲座中,两位老师分别就如何防盗,假期出行安全,如何防身等问题做了精彩演讲,在讲到如何妨身时,陈吴荣老师还现场做了示范。整堂讲座气氛热烈,在场同学积极参与。许多同学表示听了讲座不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到了一些基本的自我防护本领,真可谓受益非浅。
相关知识:
武术基本知识
【武术概述(武术的概念、武术的特点、武术的作用、内容与分类),武术分类介绍,武术礼仪,武术基本动作
讲解(基本手型、步型,基本手法、腿法,平衡,跳跃动作,武术谚语部分介绍),中国武术段位制相关】
武 术 概 述
武术的概念
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达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属兵技巧一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
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竟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到今天,武术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从这一定义出发来认识武术。首先,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核心的。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比较世界各地的技击术,武术不仅在技击方法上更为丰富(诸如各种踢打击刺之法),而且有自己的传统特点(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这种发展模式,也迥然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技击术。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无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技击术的运动特点。
其次,武术是体育项目。它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进行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在技术要求上与实用技术有一定的区别;散手运动的技术固然更接近于实用技击,但由于受竞赛规则的规定,亦将其限制在体育竞技运动之内。总之,归结为一点:武术具有明确的体育属性,体育是当今武术的主要社会功能,技击性从属于体育性。
其三,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任何体育项目都含有一定文化意义,但是,没有任何项目像武术这样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武术是传统的、固有的,它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溶汇了易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邃,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武术的特点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限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他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散手、短兵中不宜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下衰,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为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方便,使武术进一步社会化。
武术的作用
(一)提高素质,健体防身: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的,因而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技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攻防技术练习,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并在交手中互相扬长避短,攻彼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人们克敌制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尤其对公安武警和边防指战员更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二)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习全过程中,“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还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竞技观赏,丰富生活:武术具有根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之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著名诗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给人以启迪教育和乐趣。
(四)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人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内容与分类
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两大类。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 对练 ]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三种练法。
(一)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有时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二)器械对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长器械对练、短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三)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
[ 集体演练 ]
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逐步开展的有散手、推手、短兵三项。
(一)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二)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 、 、挤、按、采、 、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三)短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进行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武术分类介绍
武术
武术,我国固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溯武术之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究武术之内容,堪称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环境里,武术能滋生繁衍、常青不衰,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它不仅是个技艺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经过千锤百炼凝聚而成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高层次的科学,高层次的体育。由于武术固有的特点和优势,它在我国当今开展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必将大有作为;在国际上,也将越来越受各国人民的青睐。应该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全人类健康与幸福的伟大奉献。
武术套路包括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拳术套路自古就是练武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少林拳、太极拳、长拳、南拳、形意拳和八卦掌。武术器械主要由古代兵器演变而来。常用的武术器械除刀、枪、剑、棍外,用于武术演练的器械还有弓、矢、弹弓、戈、戟、钩、拐、盾、匕首、鞭、锏、鞭杆、圈、流星锤、镗、叉、耙、锤、抓、峨嵋刺、斧、钺、槊、铲、橛等等。近代武术以刀、枪、剑、棍为四大器械。
南拳
南拳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的拳势刚烈的拳术。南拳的拳种流派颇多,各自又有不同特点。一般腿不高踢,多桥法,擅标手。运动特点是动作紧削,刚劲有力,步法稳固,手法多变,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
长拳
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有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屈伸。直摆、扫转等不同组别的腿法以及平衡。跳跃、跌扑。滚翻动作。长拳技术以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等为八要素。长拳套路主要包括适应普及的初级,中级套路,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 、捋、挤、按、采、 、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势。动作柔和缓慢,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连。传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较有影响的流派。各式太极拳又有大架、小架、开合、刚柔相兼等各自不同的特点。国家体委先后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及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刀术
刀是短器械中的一种。是由刃、背、尖、护手盘和刀柄等构成,刀的长度是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练武中常见的刀法有砍刀、劈刀、撩刀、云刀、斩刀、抹刀、刺刀、挂刀、崩刀、格刀、背刀、藏刀、截刀、绞刀、缠头、裹脑、扫刀、按刀、推刀、架刀、分刀、带刀、点刀等。刀术的特点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经常习练,能促进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均衡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内脏器官功能。
剑术
剑是短器械中的一种,素称“百刃之君”。是由刃、背、锋、护手、柄等部分组成,长度以直臂垂直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常见技法有刺、挑、劈、抹、挽、撩、断、点等, 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洒脱、身法矫健、刚柔相兼、富有韵律。
棍术
棍是长器械的一种。其长度同本人身高。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棍术套路很多。练起来都离不开劈、崩、缠、绕、点、拨、拦、撩、扫、封等。其特点是勇猛泼辣、横打一遍、密集如雨、气势磅礴。练习时要勇猛、快速、有力,拳谚曰:“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棍起空灵多变化”。
枪术
枪是由矛演变而来的武术长器械之一,素称“百兵之王”。由枪头、枪缨和枪杆组成。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还有崩、点、穿、劈、圈、挑、拨等。其运动特点是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幻莫测。
跆拳道
简单地说,跆拳道就是不用任何武器,赤手空拳与敌徒手格斗来保护自身的武道。说得更详细一些,跆拳道就是为了正当防卫,通过猛烈的精神和肉体训练锻炼手、脚和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方法与技术。跆拳道不仅注重威力和技术,而且强调严格的纪律,高超的技术和强健的精神教育,以培养正义感、刚毅、果敢品质的独特的武道。因此真正的跆拳道人根本不同于那些仅仅学到搏斗时用得上的极其有限的技术,以在比赛场上讨得观众欢心为满足的似是而非的跆拳道人。可以说,这就是称跆拳道为护身艺术的道理之一,跆拳道不仅教给人们思考和生活的方法,而且培养人们的克制力和陶冶崇高的人格。所以不少人说它是近乎一种信仰的武道。
从字面上解释跆拳道就是:跆-意味着用脚狂风般踢、踏。拳-意味着用拳攻击、防守。道-是方法、艺术,一种精神文化的修为,人格的引导。可以说跆拳道是一种拳脚并用的艺术方法,由于它是以脚为主(占70%),所以称为“脚的艺术”。其特点是迅速有力、准确灵活,令人赞叹不已。跆拳道共有25种品势(套路),另外还有兵器、擒拿、摔锁、自卫对拆术及十余种基本功夫。练习者身穿专用的白色跆拳道道服,腰系代表不同级、段的腰带进行比赛或训练。跆拳道要求练习均以“礼始礼终”。 总而言之跆拳道就是为了用空手赤足护身,把跳、踢、刺、挡、闪避等动作,敏捷而得当地适用于活动的目标,给以最大的打击的技术加精神修养的武道,确实,跆拳道使先天性体弱者,经过科学的锻炼,也具有击败强敌的力量和自信心。 但如果运用不当,无异于使用凶器。因此,必须经常强调精神教育,不许滥用它。
自卫防身术
自卫防身术是根据人体关节活动的规律及打掐拿要害部位的生理特点,以反挫关节为主要手段,刚柔相济、以巧取胜的一种技击性实用技术。动作吸取了中华武术的各类拳种与流派的技击方法、攻防手段,借鉴了拳击、柔道、空手道精华招式,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奥的哲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与自然搏斗时总结出来的战斗之法、搏击之法。
功夫节奏
中国武术协会创编的一套经典时尚的健身运动,以中华武术为核心,融合了现代的舞蹈和音乐,结合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美学等原理。该操具有良健身功效,能全面地锻炼身体的关节、肌肉,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和全身的调能力,塑造健美的形体,激发青少年的青春活力,陶冶美的情操,增加氧气供应,血液得到净化,肺部组织强壮,增强免疫机能。活力、耐力随之增长,面色红润而健康,身心平和而清澈。
另,我国武术源远流长,因而拳种流派繁多,异彩纷呈。民间流传较广较多的大体有以下几种:
内家拳:内家拳产生于明代中期,当时少林拳勇名闻天下,但有些武术家认为,少林拳法“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意思是说,少林拳法主要是进攻别人,但别人也可乘机还击,有不足之处。因而创造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顺势使力”的拳法。为了和少林拳法相区别,这种新型的拳法称之为“内家拳”。但到了清代末年,有人把形象和某些特点与内家拳近似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统称之为内家拳,并把以少林拳法为主的拳法,称这为外家拳。
长拳:长拳是查拳、华拳、炮拳、洪拳、花拳,少林拳、戳脚、翻子等拳术的总称。
长拳的特点是姿势舒展、起伏转折以及闪展腾挪等动作和技术。其中各个拳种又各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如查拳、华拳舒展大方,飘洒优美;炮拳、翻子拳干净利落,发力充实等。
短拳:又称短打拳、绵张短打、绵张拳。短拳套路共有十六趟,分前八趟,后八趟。短拳是一种攻防兼备,以防为主的拳种。讲究上顾面门,下顾腿,中护前胸和软肋。它的主要打法有拳打、掌击、肘打、腿踢、肩靠、胯打、臂顶、膝撞、头碰等。
南拳:南拳流派很多,主要有洪家拳、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侠家拳、咏春拳、五祖拳、太祖拳、鹤拳,罗汉拳、蛇拳、狗拳等。
象形拳:主要有醉拳、醉拳、鹰爪拳、猴拳、蛇拳、螳螂拳、鸭拳、地趟拳、武松脱铐拳等。
武术礼仪
武 德 概 论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从有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从未与法律发生过冲突。和道德一样,武德的实用范围也比国家法律更广泛。我们提倡武德,应在国家法律前提下,和国家宪法及其相应的一切规章制度相统一,相一致。
今天,传统的武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以及带有三纲五常思想的“唯师命是从”的行为等,所以应对传统武德进行分析,继承传统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过时的旧武德,树立新的武德观。
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的美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钻研,努力学习技术,刻苦练功,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习武者还应努力克服传统武德中的种种陋习:
首先克服传统武德中的武术传承的封闭行和保守性,具体表现在血缘化倾向和区域性两个方面。
其次是在尊祖师习俗上浓厚的迷信色彩,由此形成的不少清规戒律和续家谱、立牌位等歪风及恪守祖训、祖道的风气。它压抑了武德思想的进步发展,扼杀了创造能力。
第三是唯我独尊的“宗派之争”的封建意识侵蚀武林,为争正守而相互讽刺、排斥、讪骂,甚至大打出手。其根源在于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狭隘、落后的生产力制约下形成的封建性的社会思维,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作用下的产物,是这种历史劣根性的反映,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性和片面性。
文以德彰,武以德显,武术的真谛在于重德。
武德作为习武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指导人们共同的武术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讲究道德。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了巨大提高,与此同时对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设之中,怎样建设精神文明以保障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就显得更加重要。
武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精神文明既包括教育、科学和文化,也包括道德、理想和社会风气等内容,特别是道德和道德风气,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武术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武术特殊的价值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运用武术的技击功能,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当然,没有好的武德也可能恃强凌弱,为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由于武术的特殊功能,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二、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天古老的武术运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在我国武术人口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加强武德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武德教育能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武德教育中寓予了深刻的民族精神,这无疑将对习武者起到激发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习武者举不胜举,戚继光、岳飞、霍元甲,都是武德高尚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事迹,可歌可泣。近百年来,我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许多爱国的武术家,以高尚的武德情操和精湛的武技,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他们为国争光,大振了中华的武威。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中灿烂的一颗明珠,武德教育就是要人们认识到这一点,让人们珍视它、弘扬它。
其次,武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武德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它一方面要求习武者热爱祖国,热爱武术事业,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求习武者见义勇为,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据有关调查表明,练武术的少年儿童,其组织纪律性明显好于一般少年儿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练习武术的人,他们不仅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更能够见义勇为,遇到坏人、坏事,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像我们的武警战士,每次围捕持枪歹徒总是冲在最前面,表现出了舍身求义的高尚品德。
通过武德教育,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从而调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保证了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再次,通过武德教育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型武术人才。
武术和武德不可分。“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已成为一条真理。没有一个良好的武德基础就不可能练好武术,即使学到了一些功夫,也不会做出有益的事。只有通过武德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地教、学、习、练、比武术,才能培养出一代新型武术人才。
所以,武德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引导武术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当前,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飞速提高,这是勿容置疑的。但我们应该看到受西方各种思潮、各种伦理道德法规影响,我们的社会风气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化思潮等一些不良风气正影响着我们,特别是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武术人才影响更大。一方面,在一些武术馆校里,有不少青少年的习武观不正确,即使在个别武术大学生中,打架斗殴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加强武德教育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武术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武术人口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武术馆校千余家,在校的学生有几万人,他们有一定的武术技能,如果没有良好的武德,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武德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文武兼备的武术专门人才。
武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武德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而变化。武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内容。封建社会,武德思想受传统的儒、道、佛、法等各家的影响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束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忠君”、“门户之见”、“唯我独尊”等保守落后思想。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的现代武德,摈弃了封建腐朽的东西,继承了精华,把武德教育与爱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武德教育提高到塑造民族精神的高度,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武德基本原则及内容
(一)武德的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提倡武德的基本原则。武德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终于使尚武与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主体。崇德是尚武的前提,尚武是崇德的反映,通过崇德尚武,最终要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武德的主要内容
武德是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它包含着以下十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武德高——爱国爱民,品德高尚。为武之道,以德为本。习武首先要重视武德的学习,要有好的思想品质,这是提高武技的前提。
2.武旨正——强身健体,卫国防身。学习武术的宗旨要正确,练武是为了强健身体,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绝非恃艺为非作歹,损害群众利益。
3.武纪严——不斗凶狠,遵规守纪。有了一定的武术技能,不能逞凶斗狠,无事生非,应该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能够主动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4.武风良——尊师爱生,互研拳学。在武林同仁中,要形成一种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互相尊重,共同研习武术的良好风气,为武术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5.武礼谦——抱拳行礼,谦和礼貌。无论习武者之间,还是与其他人之间,都应该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不能出口不逊,得意忘形,败坏武德。
6.武志坚——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武术,是一项内容繁多,技术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习武者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立志为武术事业献身。
7.武学勤——拳不离手,勤学苦练。要学习好武术,就应该拳不离手,坚持不懈地朝演夕练,勤学苦练。历史上武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勤学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好武术。
8.武技精——钻研武技,精益求精。“艺无止境”,武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非一朝一夕所能穷尽,必须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使武艺精湛。
9.武仪端——举止庄重,容端体正。习武者应该仪表端正,举止文雅,表现出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不能衣装不整,体态不端。
10.武境美——环境优美,井然有序。练习武术,要主动保持练习场地、生活环境的卫生,特别是训练场地、衣物、器件等要摆放整齐,爱护公物,让习武环境、生活环境优美整洁。
二、武德的基本要求
(一)武术学生武德基本要求
武术学生“十不可”:不可轻师;不可忘义;不可逞斗;不可期人;不可酗酒;不可赌博;不可吸烟;不可戏色;
不可炫耀;不可无礼。
(二)武术教师基本要求
武术教师“五不传”: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