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里,有同心筑梦的理想,有同舟共济的信念。海南医科大学“同舟”专栏今日启航。
我们将聚焦于学校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归国留学人员、港澳台侨同胞、少数民族师生等广大群体,用笔头和镜头记录他们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学校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担当与风采。愿以此栏目,展现这份合作共事、团结奋进的生动图景,彰显这份与学校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使命与情怀。敬请关注!
白大褂裹着二十余斤的铅衣,是她三十余载从医路的“标配”;“优先考虑患者”,是她挂在嘴边、记在心中的行医准则。作为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金桂云以铅衣为甲、仁心为灯,在介入医疗领域攻坚克难,用精湛医术守护琼州百姓健康,走出了一条充满温度与力量的医者之路。

办公室里,“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百姓身边好医生”等数面锦旗整齐排列,无声诉说着医患情深。对于金桂云而言,这些锦旗是感激更是激励。其中,今年教师节收到的那面印着“救了我一命”的锦旗,令她尤为珍视——简单五字,承载着一个家庭的重生希望,更是对医者使命的最高礼赞。
它来自43岁的高女士,她因晚期肿瘤导致右肺损毁,生命垂危——每日咯血数百毫升,血红蛋白低至42g/L(正常成年女性需120g/L以上)。家属甚至已联系好殡仪馆、安排遗体捐献。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们深夜转诊至金桂云所在科室。查看CT后,金桂云迅速诊断为“肺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大出血”,并连夜组织急诊介入手术,仅用一小时便成功封堵出血血管。经后续治疗,高女士顺利康复出院。这样的生死逆转,在她的科室里,每年都会上演数百次。大血管病变、急诊出血、血栓性疾病等,一直是她们攻坚的主战场。
临床攻坚:三十载铅衣为甲,前沿技术惠及海南百姓
放射介入是与辐射共舞的高危工种,二十余斤的铅衣穿在身上,动辄就是数小时、甚至通宵达旦的站立手术——这是金桂云的日常,也是她三十年来的坚守。

2012年,金桂云牵头创立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科(2019年更名为介入血管外科)。从最初的“一个人孤军奋战”,到如今培养出10人精兵团队(含2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人赴中山大学攻读血管外科博士);从会诊、手术、术后监护一肩挑,到科室迈向专业化、全硕士化的发展之路。背后是她近五年几乎以院为家的付出,既救死扶伤,又传道授业,更推动科室从零起步,不断发展壮大。
深知海南地理位置特殊,急危重症患者外转困难,金桂云立志攻克急诊大出血、血栓、主动脉夹层等救治难题。她带领团队对标国内先进,率先开展多项前沿介入技术,覆盖复杂血管介入、肿瘤介入治疗等领域,从危重症到常见病,让以往需远赴外地的重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规范诊疗。
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全国率先提出“介入牵头、多学科一体化救治急性重度上消化道出血”模式,整合介入、消化与重症力量,实现“评估——手术——监护”无缝衔接,至今已挽救数千名生命垂危患者。曾有一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出血患者,失血量高达8000ml,血色素仅16g/l,在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经团队介入栓塞治疗重返工作岗位。这一模式经她在全国急诊及介入大会上推广,获广泛赞誉并被多家医院借鉴,发挥更长久的价值。
研教并举:以学术引领行业,以仁心育新人
作为三级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海南省C类高层次人才,金桂云始终以临床痛点驱动科研创新,以教学传承推动学科发展。
科研方面,她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海南省重大课题,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部分成果为基层介入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教学方面,她参与编写《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急诊与灾难医学案例版》等教材,《介入还你原装生活》等专著,牵头或参与制定《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等行业规范,为介入医学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贡献力量。
教导学生时,她常常念叨“技术要精、人心要暖”,总是叮嘱大家“术前多了解患者顾虑”。如今,她培养的10余名研究生中,3人已成为市县医院介入治疗骨干,2人荣获“海南省优秀青年医师”。
公益科普:祉让介入知识走进乡土,守护琼州百姓健康
“很多人不懂‘介入’,耽误了治疗。”这是金桂云做公益的初心。
2019年,她提出“大病治好,小病治精”的理念。在海南率先开展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介入消融技术。以“一针穿刺”取代传统开刀,为众多患者解决顽疾,告别“蚯蚓腿”。

作为海南省医学会临床介入专委会的主任委员,海南医科大学农工党委员会副主委、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农工党总支主委,金桂云多次组织科室人员及省内同行开展“告别蚯蚓腿,下肢静脉曲张义诊环岛行”活动,走遍海南文昌、乐东、澄迈、万宁等多个市县乡镇,为老乡免费查体、讲解手术原理、赠送药品,让上万群众认识介入并受益于介入治疗。
2020年,她牵头创办南海介入论坛及《南海介入》微信公众号,科普介入知识。目前公众号关注人数接近两万,共计发表推文700余篇(含原创361篇),设立“名家讲堂”“介入科普”“病例分享”等九大板块,成为国内介入治疗领域年轻医生的学习交流平台,和百姓健康的“免费课堂”。
党派履职:以调研建言,为行业发声
“农工党员既要治病,也要为行业发声。”金桂云始终牢记参政党成员的职责。
在多次调研中,她发现海南介入医疗存在“人才短缺、培训不规范”等痛点:基层专业介入医生不足,部分人员仅经短期培训就匆忙上岗,存在一定隐患。为此,她用两年的时间走访了海南省多家市县医院,整理200多条一手数据,深入剖析海南介入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作为中国女医师协会介入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及中国医师协会介入专委会常委,她结合国内介入情况,请示全国介入领域带头人滕皋军院士,于2024年撰写《“介入医疗”人才培养亟需加强和规范》社情民意信息,提出“建省级培训基地”“定标准化课程”等建议。该信息经海南省农工党省委会推荐,被农工党中央《信息专报》采用并上报全国政协,最终获全国政协领导批示。
三十载铅衣在身,初心从未褪色;千万里行医路远,仁术始终温暖。从急诊一线的“止血专家”到科研攻关的“学术引领”;从走遍乡土的“健康使者”到建言献策的“参政党员”,金桂云用三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何为“党派担当”。锦旗无声,却是生命重量的见证;铅衣厚重,仍是初心如磐的坚守。如今,她仍在介入医疗的赛道上前行,以更精湛的技术、更温暖的仁心,为琼州百姓的健康续写着更有温度、更有厚度的新时代医者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