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海医  >  正文

媒体海医

【人民网】陈国强院士开学第一课:唯有改变,方能“破天荒”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3-09-18

亲爱的新同学,亲爱的孩子们:

刚才,无论是新生代表、教师代表和校友代表的发言,还是你们的宣誓,都令我非常感动。今天是我和你们第一次正式见面,我的心情和海南的天气一样,艳阳高照,炽热如火。看着你们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想象你们若干年后身披白衣、救死扶伤,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深感肩头的担子之沉重,更感使命之光荣。我也想起了18岁时的我,我和你们的人生起点,有很多相似。

1979年,我高考失利;复读一年,也只考上了当时默默无闻的湖南衡阳医学院。1981年,我18岁,大二在读,还在沉迷福尔摩斯小说,这时从上海来了一位大专家,在衡阳做了7天9场学术讲座,我虽然并没有听得太懂,却深深折服于他所讲述的医学医理的强大逻辑和他的人格魅力。我突然醒悟,医学就是值得我毕生奋斗的梦想。这位专家,就是后来成为我的恩师、我的硕导和博导、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

有一首写老师的歌,唱得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我也希望,长大后你会成为我,更会超越我。

三天前,从上海来到这里后,知道你们8月26日就来到海医,参加了两周军训。前天看望你们时,有幸看到了你们的军训成果,感觉到你们精气神十足,也体现了很强的意志力、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希望你们一以贯之,强身健体,锤炼强大的意志品质,这是海医“破天荒”也是你们人生“破天荒”所不可或缺的。

“再为海医破天荒”是我在15日就职海医院长时讲过的一句心里话。我猜,你们和你们的家长,在高高兴兴收到入学通知并踏入海医校门时,不曾想到会遭遇一位花甲高龄的院长,还可能陪伴你们在海医度过五年甚至十年青春。当时,我也说过,当从“强哥”熬成“强叔”的我,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岗位毕业时,真心没有想到,热血未凉的我,从黄浦江来到琼州,开启自己新的人生,把我的全部精力倾注在天涯海角。成为你们的“强叔”,是我们彼此的缘分,更应该成为一种共同的“情愫”。我期待,你我一起,从零出发,彼此成就,更成就海医未来。

值此之际,请允许我以个人的名义,也代表海南医学院全体师生医护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祝贺, 也借这个机会,提议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和虔诚的心情,真诚感谢曾经为你们的成长付出无数心血的父母、亲人和老师们,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并用微信告诉他们:请放心,我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努力改变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天,我开诚布公地说过,从上海到海南,我跨“海”而来,既是为了海医提升新格局,开拓新局面,实现新发展的那份情怀,也是为了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软环境建设,造就一批又一批更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那份理想,更是为了力求使自己的医学教育理念在这里完整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我与你们一样,也是海医的“新人”;我们也都很幸运,即将共同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发建设。在这个美丽的海岛上,国家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着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海医,我们也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学校如此,你我每一个人,都要如此要求自己,敢于改变,主动求变。因为唯有求变,才能“破天荒”,也唯有改变,方能成长自己,成就未来,成就海医,成就国家乃至改变世界。

同学们,我是一位率真而充满激情、乐于担当的人,始终保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恕我直言,在中国医学院校中,海医还不在状元层、榜眼层和探花层这“三鼎甲”,甚至代代校友心心念念的,将医学院更名为“医科大学”的期盼至今都还在路上。相应地,你们中的大多数虽然通过高考达到甚至超过“一本线”,但肯定不属于超级“学霸”。无论原因如何,轻舟已过万重山,所有艰难,都是序章!其实,“学霸”也许只是“考霸”,而“考霸”未必会成为真正的人才。同学们,“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刚才说过,生在农村、长在乡下、出身“寒门”的我也从来不是什么“学霸”。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梦想催生激情,激情成就未来”的信念,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不可能就将成为可能,梦想就将成为现实。我的不知名本科母校,同样涌现了很多知名同学。他们半数成为各级医院院长或学科带头人,更有多位成为“国之大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教育部长江学者,甚至大学校长、院士以及国家与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负责人。

当年的衡医能,今天的海医为什么不能?

花甲之年,来到海医,我就是希望,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重塑人才成长环境,为未来海医造就更多心怀伟大理想、健全独立人格、满含激情和情怀、善于独立而科学思考、敢于挑战和直面人生、乐于热爱和实践的“大我”,奉献未来医学发展、奉献健康海南和健康中国建设,奉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学们,海医发展,正当其时!让我们一起拥抱梦想,并将梦想化作信念和使命,努力滋润自己的灵魂。请记住,人无精神则不立,校无精神则不强,没有灵魂的躯体,即使年轻,也时刻都在启动走向凋亡或者焦亡的程序。

同学们,行动起来,改变现状,才是真正对理想境界的拓荒。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海医人应该有海医人的样子:不甘落后,勇于前行,像大海一样,既要有承受波涛汹涌的勇气,也要有接受百川朝海的胸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姿态。

姿态决定心态、心态决定生态。同学们,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所大学、一个团体,有一些仰望天空的人,才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只有“自我”,只关心自己脚下的功利,注定没有未来。有位友人说过,大学应该成为“唤起奇迹的平台、放飞理想的疆域和超越功利的圣地。”大学之大,不在于名称是学院还是大学,更在于拥有大思想、大成果、大格局,拥有一批“经师”“人师”“大师”和“大先生”。在我心中,大师既学术精湛、品德高尚、态度务实、作风严谨,更乐于奖掖后学,让人如沐春风。我期待,更相信,未来的海医将有一批这样的“大先生”加盟,助力你们成长成才。同学们应该不断做出改变,以实际行动呼唤大师、迎接“大先生”,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未来的大师。

为此,我们要努力克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这“三座大山”,将过去以灌输知识和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为目的,以考试为导向的“死记硬背式”“反复刷题式”“老师家长陪护式”和“升学功利式”的学习,自觉转化为以培养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医学职业素养为目的,以“学思践悟、独立思考、完善人格、成就智慧”为核心的开放和主动式学习,既精读教材,也博览群书,既认真课堂学习,也参加社会实践、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成为有主动学习能力的人;创造性地从为专业文凭、成功就业而学习,转化为努力提升获取和创造知识,运用和驾驭知识,整合信息用于决策的核心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不加批判地、寻求所谓标准答案式的“投喂”型学习,转化为借鉴校内校外、海内海外的先进经验,致力于针对未来医学需求的创新为目的的“转化式学习”。未来海医的教学教育改革也将以助力你们实现这些目标为导向,稳步推进教育教学、科技创新、临床实践和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发展!

同学们,医学是人学,以迎接、呵护、关爱、拯救、尊重和敬畏生命为使命。她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是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众多学科的独特而严密的统一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我们既要成为有独立见解、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并能不断开拓创新的知识分子,更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学会人际交流和团队精诚合作,做一个崇尚道德、规则和法制,拥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健全人格,尊重别人和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

同学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全职校长,我将努力以你们为中心,一切为了你们成长成才,为了你们成长成才的一切,献出父亲般的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才能,与你们共同成长,力求造就你们的伟大。这是我对你们永恒的承诺。为此,我愿意在这里宣布,不久的将来,我将拿出部分薪水,设立奖励基金,力所能及地支持那些努力实现我的期望的优秀“寒门”学生和积极进取的青年。

同学们,请听从内心的呼唤,乘风破浪,无问西东。海医定将玉汝于成,静待花开!


责编:黄维、席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