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正文

文艺

《椰林湖》 |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作者:马庶能 编辑:宣传部-薄傲 供稿:口腔医学院2023口腔医学本科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4-01-25

读了《苍老的浮云》之后,掺杂着愤怒和质疑的情绪,李娟和她的《我的阿勒泰》走进我的视线。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加作者朴实的名字,以及这本书暖色调的封面,还没打开这本书,我就知道,这本书会在某个瞬间治愈我。

这个瞬间的到来,是在一下楼梯去上课的早晨。在路上,我接着前天的内容继续读这本书。越读心情越好。越读,我好像就越用李娟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出了楼道,我要走着路去教学楼。住处入口的顶端,是透明玻璃,还没走出去就能先看到外面的阳光透过顶部的玻璃,穿过细细的灰尘落在地面上,最后落到缓慢爬坡的移动的我身上。我只觉得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今天是个好天气,更是因为我看到了今天的好天气,我走路向这个好天气进发,最终我加入这个好天气。

穿梭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我不再烦恼因为洗漱动作又慢了几分钟导致赶不上送孩子大军,要走走停停偶尔还要来个急刹,而是由衷地觉得开心。我会想前面那个没戴头盔的大哥真是头铁,会感慨在临近学校的一处狭窄的会车道上遇到的一个妈妈骑电动车逆行带着小孩,一边躲避我们这些顺行的车,一边嘴里喃喃“啊——好多车——别撞我别撞我——”,会抬手防止路旁施工现场的降尘喷水系统喷我脸上但不觉得厌烦,而是想着“能行,这工地喷水系统倒是十年如一日的尽职尽责……”总之,那天早上,我真的觉得,我好像在用李娟的视角在看这个世界,我好像透过匆忙的、麻木的车流,捕捉到了某种生命力。如果说灵魂是流动的,那么在那天早上的那个电梯上,李娟的灵魂,通过她的文字,流到了我的身上。我想这就是创作的意义,就像午饭时候看到某首歌的舞台,正在坐着吃饭的身体随着屏幕里的律动不自觉地开始摇摆一样,好的作品,一定会在某一刻治愈我们。

用李娟的视角去看世界,心会变得柔软。她站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生在她心里。我看见她时而变成深邃的蓝色,时而变成摇曳的绿色,时而变成呼啸的风,时而成为移动的云,她坠入在大自然里,任由自然的热烈与凉爽,幽静与神秘,四面八方地向她涌去。

或许是大自然赠与李娟的天赋,她似乎可以与故乡的一切共情。以至于我觉得她是INFP。她会共情森林里吓到正在采木耳的妈妈的一条蛇,并发出“在群山背阴面浩浩荡荡的森林里,深暗,阴潮,黏稠。森林深处,凡有生命的东西,都甘心遁身于阴影之中,安静,绝美,寂寞,携着秘密,屏着呼吸……”的感慨,会共情森林里的木耳,认为木耳是森林最神秘最敏感的耳朵;会共情森林“整个森林的痛彻安静就是它永无止境的敏感”,会共情被人带进森林的菌种——“它的另一场命运又使它从那个流浪者身上轻轻落下”,会写出“那些更多的,更令人惊奇狂喜的,都被我们的刀尖从其微妙处悄悄破开,水一样分作两边,潺潺滑过我们的意识表层”,会浪漫地认为“在大地上打上一个洞,然后遇见水,真是神奇的事情”,会写“新的道路如锋利的刀口,笔直地切割在戈壁腹心”……越读越觉得,李娟就属于那里。

那里是简单的。登高遥望,是天,是风,是云,是草,是河,是公路,是一户人家;牧人们的食物似乎永远都只是牛羊肉、奶制品、面粉、盐和茶叶,作者的食物也只有面粉、大米、葵花油和充足的干菜;买糖的小孩,采木耳的大爷,打水的美丽姑娘,到处是相熟的面孔……“喀吾图永远没有太复杂的事情,没人会想太多”。时间缓慢地流逝,以至于没有了时间的概念,空间也随之模糊,作者的思绪乱飞,飘到了河边,飘到了高地上,飘到了路的尽头的那户人家。这简单平凡甚至可能称得上枯燥的日子,像细沙一样,打磨出一颗晶莹剔透的心灵。

一颗珍珠般的心灵,是不会在打压式教育下长大的。幸运的是,李娟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人,外婆和妈妈,都是极其富有生命力的女人,他们感染着作者,在天高地广的大草原上,一点一点敲开自己的故事。

人就像风筝。起初,风筝线扎在小卖铺帐篷的石头下,李娟漫山遍野地跑,最终回到小卖铺,去找那个一直等自己回来要买东西的人;后来,风筝线变长了,它扎在阿尔泰,她飞到了乌鲁木齐,去看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性,并不时地回家,把能带的带回家去。只要家在,风筝线就在,风筝线在,风筝就不会迷路。

总的来说,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尤其是“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通过滴水泉的路”“坐班车到桥头去”“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通往一家人的路”“木耳”,读起来有时让人开怀大笑,有时却令人伤感。不过,我的心灵可能已经变得有些粗糙,偶尔对一些语句没有触动,只觉得作者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