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中国人群器官衰老的动态规律。
该研究通过分析76人跨越50年(14-68岁)的13类组织生物学样本——精准绘制出人体不同器官的“衰老时间表”,清晰呈现出衰老在人体中演进的“生物学路径”。
文献截图
该研究通过对不同器官样本中差异化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分析,研究人员评估了各器官在不同时间点的衰老程度。
结果发现,在所有器官中,心血管系统(尤其是主动脉)是人体内最早开始衰老且受衰老影响最为显著的器官。在45岁时,其衰老相关的差异性表达蛋白变化已接近 40%,意味着血管功能的衰退已相当明显。
图源:参考文献
这也解释了为何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会显著升高 —— 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等问题,早在中年就已悄然埋下隐患。
此外,研究还发现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主要富集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线粒体生物合成、稳态维持和呼吸功能的多类线粒体蛋白普遍呈现下调表达,这一现象进一步凸显了线粒体在机体衰老中的关键作用。
图源:参考文献

衰老并非骤然发生,而是一个逐步“侵袭”身体的过程。最新研究通过追踪不同年龄段人群器官功能的变化,揭示了衰老进程的清晰时间轴:
30 岁:
衰老首先体现在脂肪组织和肾上腺。这也与我们的经历相符合——很多人一但过了30岁后就开始“发福”,腹部脂肪逐渐堆积等等。正是脂肪组织代谢能力随年龄下降的表现。
35 岁:
肝脏和心血管系统也开始步入衰老阶段。肝脏代谢效率降低,解毒功能逐渐减弱;心血管系统正式启动衰老进程,为中年阶段可能出现的心脏健康问题埋下隐患。
45-55 岁:
这十年是全身多器官衰老的“加速期”。主动脉、心脏、肝脏、肠道、肌肉等重要器官相继出现明显的功能退化,蛋白质表达差异在此阶段累积达到高峰。其中,胰腺和脾脏的衰老尤为显著——前者关乎血糖调节,后者关系免疫功能,它们的衰退会直接引发血糖控制能力下降和免疫力减弱。
50 岁后:
皮肤衰老于此时才变得明显。与一般认知不同,皮肤其实并非最早衰老的器官,其显著变化大多出现在50岁左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进入更年期后皮肤状态会急剧变化。

医学界流传着一句经典名言——“人与动脉同寿”。这句话出自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其含义直指血管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本身的寿命,深刻揭示了血管健康与生命长度之间的紧密联系。
为了防止血管过早老化,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每一个健康细节,才能让血管与血液长久保持青春活力。
①避免熬夜
保持规律作息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建议每晚22至23点间入睡,并保证约8小时的充足睡眠。

②少吃煎炸食物
长期高脂饮食会显著提高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促使脂类物质在血管内壁沉积,增加堵塞风险。建议控制食用油用量,多以蒸、煮代替油炸。
③远离主动吸烟与二手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破坏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和胶原蛋白,导致血管弹性下降、提早硬化,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④每周进行打球或游泳等运动
据《英国体育医学杂志》一项国际研究显示,挥拍类运动(如乒乓球、网球和羽毛球)在保护心血管健康方面效果最显著,游泳次之,其他类型的有氧运动紧随其后。推荐每次锻炼45–60分钟,每周坚持3–5天。

⑤保持心情愉悦
长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血小板,引起内皮损伤、血管收缩甚至血栓形成,严重时还可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保持心态平和、积极乐观,也是维护血管健康的重要一环。
⑥吃点“护血管明星”
麦角硫因:血管的细胞级防护盾
PQQ:血管细胞的能量激活器
人参皂苷 Rg3 :血管的智能调节剂

绘制人体器官的衰老地图,其最终目的并非为了与时光对抗,而是为了更智慧地生活。了解每个器官的衰老节点,通过对衰老过程的精准定时干预,我们不再只是被动应对疾病,而是主动塑造更长、更健康的生命旅程。这不仅是科学的飞跃,更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一次主动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