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紧急避震的四个原则
1、伏而待定
地震不同于爆炸,房屋倒塌有个时间过程。一般情况下。破坏性地震的发生过程要持续几十秒钟,而从感觉到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有12秒钟,而建筑物的牵动性破损和倒塌一般还会有数秒至一二十秒的时间。
因此,在地震刚刚发生的12秒钟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最好先不要动,而是努力保持站立姿势,保持视野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能够保障安全的决定。
逃生宝典:
面临大地震,人们往往来不及逃跑,最好就近找个安全的角落,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注意保护头部和脊柱,等待震动过去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简单的说,就是“伏而待定”。
2、因地制宜
地震时,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大多为平房,房间内大部有土炕和条柜,院落比较宽敞,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地震发生时,应当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在土炕边、条柜旁,或紧急逃离。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逃生宝典:
从平房逃出去后,不要站在院子里,最好的去处是马洛旁边或宽阔的空地。如果有可能,可以抱住一棵树,因为树根会使地基牢固,树冠可以防范落物。
如果是住在楼房,在地震发生时,则最好不要离开房间。应就近迅速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震,在震后再迅速撤离。
逃生宝典:
在城市地震应急中,暖气管道大有用处。因为其承载力大,不易断裂;通气性好,不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可以延长被困者的存活期;此外,被困人员还能通过击打暖气片向外界传递信息。
3、寻找三角空间避险
不要在意室内电灯、重物和设备的掉落,城市房间的高度一般仅比人高出一米多,即使被砸伤也不会致命。针对天花板的塌落,我们应该在看准位置后迅速躲靠,即躲靠在支撑力大而自身稳固性好的物件旁边,如铁皮柜、立柜、暖气、大器械旁边,最好靠近狭小的地方,如浴室、储物间,因为这些地方都建有承重墙,能抵抗一般的坠落性重物。
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房顶塌落时坠落的水泥板与支撑物之间所形成的一个“三角形自然空间”,在这个空间,既容易呼吸,又便于他人救助。这也提醒我们,平时就应该观察哪些地方能形成这样的三角空间。
4、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
不要靠近炉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以避免遭受失火、煤气泄漏、电线短路的直接威胁。靠近水源,是保证生命的直接需要。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而应尽量靠近外墙,但是应避开房角和侧墙等薄弱部位。
以上4条避震原则,是躲避地震时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当事人当机立断的反应能力,依据所处的实际环境,果断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l 特殊场所的避震方法
在野外、如果遭遇地震,一般应该尽量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地震、滑坡等。
逃生宝典:
如果遇到地震引发的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的方向往山下跑;为避险,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此时,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发生地震时,如果汽车正在行驶,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车。乘客应当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同时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护住头部,紧缩身体并做。好防御姿势,待地震过去后再下车。如果地震发生时,汽车在立交桥上,司机和乘客应迅速步行下桥躲避。
如果上课时发生地震,教师决不可带头乱跑,而是应当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旁边。
如果地震时,正在工厂车间、影剧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依次迅速撤离。在来不及撤离时,可就近躲藏在车床、桌子、椅子、舞台等的旁边,最忌慌乱拥向出口。
l 被埋压以后如何自救
如果能行动,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要尽力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尽量节省力气,不要长时间呼喊,可用敲击的方法呼救。
尽量寻找水和食物,耐心等待救援。
要坚定自救的勇气和信心,精神不能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