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党总支书记王身坚率调研团队一行5人,先后赴临高县波莲中学和首都师范大学昌江木棉实验学校开展专项调研。调研聚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和思政课程共建,通过座谈交流、经验分享等形式,共商合作方案,回应基层需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还分别与两所学校现场签署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并分别为“海南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临高县波莲中学)”和“海南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首都师范大学昌江木棉实验学校)”揭牌。
聚焦乡村教育痛点 共谋心理健康教育帮扶
当日上午,调研组首站抵达临高县波莲中学,调研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党总支副书记黎同柏主持。波莲中学校长王学豪及部分心理教师、班主任参与座谈。王身坚书记在开场中强调,此次调研旨在通过高校资源对接,助力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困难,推动思政课教学纵向贯通发展。




波莲中学教师代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当前学校面临的多重挑战:学生厌学情绪普遍、家校协同机制薄弱、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李佩佩、曹继雯老师分享了高校在心理健康课程设计、心理咨询室运营及朋辈心理互助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建议通过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家校联动培训等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双方还就未来重点帮扶方向达成初步共识。
关注发展需求 探索课程化、校本化建设路径
下午,调研组转赴首都师范大学昌江木棉实验学校。作为一所建校历史只有5年的新学校,木棉实验学校软硬件条件较为完善,但心理健康教育仍面临专业师资不足、青春期教育待深化、师生心理健康测评体系待完善等挑战。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德育处郭周老师进一步提出,需深挖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构建预防性干预机制。



我校调研团队结合高校科研优势和已有援助经验,提出“课程化帮扶”思路,包括协助开发校本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测评、提供师资培训及远程咨询支持等。木棉实验学校校长马永杰提出,希望以重要时间节点(如考试季、心理健康月)和重点学生群体(如毕业班等)为切入点,推进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教学,形成可推广的校本模式。
此次调研活动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践行“大思政课”理念、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实践。王身坚书记表示,学院将结合两校差异化需求,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通过资源共享、师资培训、课程共建等方式,助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同时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全链条创新。
未来,学校与两所学校的合作将进一步细化落实,相关成果有望为海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