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国际教育学院联合海口市灵山镇大昌村、仲恺村创新开展“四叶同芳·山海共济”多维文化共建活动。30余名师生党员和国际学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与非遗村落,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在非遗文化体验中促进文明互鉴,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红色基因铸魂:赓续革命薪火
活动首站走进中共琼崖特别支部委员会仲恺村旧址,这座以革命先驱命名的红色村庄见证着冯白驹等革命先辈建立红色政权的峥嵘岁月。在村史馆内,泛黄的革命照片与斑驳的农会印章无声地诉说着历史。村民林诗耀烈士的英雄事迹引发了强烈共鸣。“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学生党员和教工第二党支部的教师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随行的14名国际学生在旁认真聆听。在场师生被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以及中国人民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深深打动,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在此刻焕发新“生”。

医者仁心润童心:健康科普筑未来
在溪头古琴馆改造的临时课堂里,中外学生化身医学课堂小讲师,携手开展急救知识教学,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按压位置要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至少5厘米。”来自巴基斯坦的医学生文强一边指导一边补充要点。小学生和家长们积极上前体验,参与急救包扎、健康洗手、英文趣味互动等知识问答和互动环节。随后,我校语委办工作人员通过趣味动画讲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外学生化身“推普小老师”,带领小学生们一起规范书写。

CPR教学现场

中英文小课堂互动现场
碧水青山证誓言:生态实践显担当
迈雅河湿地公园内,“净园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海南溪头古琴文化村负责人陈海蓝女士普及溪头村历史和新农村发展现状,讲解自贸港生态保护政策,国际学生志愿者们同步手持夹钳、垃圾铲和垃圾袋清理沙滩和河道垃圾。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东阳感慨道:“看到这么多人自发地保护湿地,我终于明白中国人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意。”

国际学生志愿者们在湿地公园开展净园活动
古琴清音连山海:非遗传承焕新彩
师生们在溪头古琴文化村体验了古琴弹奏活动,南宗道家琴派创始人之一张桂丽轻抚古琴,将伏羲制琴、天地人三音典故、诸葛亮城头慢抚《空城计》、苏东坡夜宿溪头抚琴和诗的典故等古琴历史婉婉道来。中外学生在古琴跳动的宫商角徵羽中,感受“沧海一声笑”的豪情万丈,体会《酒狂》中阮籍的愤懑猖狂的穷途之哭,领悟《凤求凰》中热烈明快深挚缠绵的求偶之意。“龙眼变凤眼,用中指勾二,用食指挑三……”中外学生跟随老师指尖的转换,一同感悟东方智慧。“第一次了解到中国的古琴,古琴可以表达很丰富的情感,这让我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希望能跟老师学习弹奏一首完整的曲子。”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宝美在体验抚琴后感慨道。

古琴课上,国际学生在认真学习古琴
本次活动创新构建的“红色教育+非遗传承+生态保护+医疗帮扶”四位一体实践模式,既搭建起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生动载体,又开辟了校地协同育人新路径。我校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机制,架起文化之桥,推动文化共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讲好海南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