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师生们携手走进五指山市,感受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活动期间,五指山市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国际学生们身着统一文化衫,在当地村民的热情引导下,开启了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交流盛宴。
多元体验,触摸非遗文化脉搏
在毛纳村黎苗族歌舞表演区,竹竿舞、打柴舞的节奏韵律感染着每一位参与者,学生们纷纷加入舞阵,与村民共舞,感受“以舞传情”的民族表达方式;传统服饰展示环节,黎锦苗绣技艺大赛中,黎族阿婆详细讲解服饰上的图腾符号与织绣技艺,国际学生惊叹于黎锦“穿针引线皆故事”的文化内涵;民俗传统活动体验区,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让学生们在竞技中感受节日的欢乐,同时也感受到了国际体育精神的共通性。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经纬交织的织锦技法,指导学生亲手尝试简单图案的编织。在与文化传承人的直接对话中,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黎苗族文化保护的现状。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李云初表示:“每一根彩线均象征着文化的联结,使我得以亲身体验黎族千年文化传承的智慧。”
生态与发展并重,见证中国乡村蝶变
活动不仅聚焦文化传承,还融入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实践。地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的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如同一块翡翠,镶嵌在青山绿水间。国际学生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毛纳村考察时走过的足迹,跟随讲解员考察热带植物与生态保护成果,直观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参观乡村振兴示范点时,大家看到黎苗族村寨在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融合方面的成就,深切体会到中国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

“竹筒饭的清香、黎锦的绚丽、村民的笑容,这些都是中华文化最生动的解读。”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林晗在活动结束后表示,“此次活动加深了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理解。”
以文化为桥,搭建中外交流新平台
活动的最后,国际学生们观看了“三月三”活动主会场闭幕式暨文艺演出,与各族群众共同感受“三月三”的欢乐氛围,在歌舞交融、文化互动中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国际学生们沉浸其中,不时用手机记录精彩瞬间。大家更是主动走上舞台,现场学习起民族舞蹈动作,与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合影留念,在欢声笑语中体验文化互动的乐趣。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海南‘三月三’活动,现场的歌舞表演太震撼了!每一个节目都像在讲一个生动的文化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来自巴基斯坦的宋怀安兴奋地分享道。

本次活动是我校深化国际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通过“党建+海南传统文化”的模式,将课程思政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这不仅是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