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特稿  >  正文

人物特稿

巾帼丨王晶:妙手仁心 守护“呼吸自由”

作者:吴昊 编辑:宣传部-薄傲 供稿:附属二院 审核:李咪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5-03-11

2020年,一位来自异乡的呼吸学科专家跨越千里赴琼岛,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扎下了事业的新根。作为海南省"百万人才进海南"战略的践行者,王晶主任以拓荒者的姿态开启了她职业生涯的新征程。面对琼岛呼吸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这位学科带头人三年来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从头起步搭建起覆盖呼吸重症、介入诊疗、肺功能评估的完整诊疗体系,更在椰城孕育出海南首个具备肺移植全周期管理能力的呼吸学科团队。当我们走进由她主导筹建的重症医学三病区,透过重症监护室闪烁的监护屏光影,或许能读懂这位医者"让家乡医疗不再遥远"的质朴理想


图片


她曾说过:“虽然肺移植是实体器官移植围手术期最难管理的病变之一,但是通过自己以及团队的辛苦和努力能换来患者的健康和幸福,也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有意义和职业成就感!”

此刻让我们循着王晶主任在呼吸支持设备运转声中留下的足迹,聆听这位琼岛"呼吸守门人"的医路心声。

临床创新,引领前沿

王晶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学科建设。她将呼吸科细分为7个亚专业组,包括呼吸介入诊疗组、呼吸重症治疗组、肺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组等,通过人才梯队培养和团队建设,全面提升科室的诊疗能力。在技术创新方面,王晶率先在省内开展硬质支气管镜技术、气管支架植入和取出术等先进技术,对大气道良恶性狭窄、气道内肿瘤切除等复杂病变的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她还常规开展球囊扩张术、氩气刀切割术、经超声支气管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等高难度操作,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诊疗服务。


图片


2021年,王晶主任成功实施的硬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技术、气管内支架植入、取出术等国内领先技术,为打通患者气道“一线天”的良、恶性病变提供了高效、安全、微创新方法,标志着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呼吸内镜诊断技术迈上了新台阶。王晶主任组建海南呼吸慢病管理数字疗法中心并担任负责人,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数字疗法设备,推广呼吸慢病数字化诊疗、数字化管理项目,显著提升呼吸慢病患者诊疗质量水平,造福海南百姓。2025年,她获批海南省数字化内镜规范诊疗系统建设项目,加速推进内镜诊疗数字化、远程指导和网络一体化质量控制,持续提升基层医院诊疗能力,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肺移植,点亮生命之光

海医附属二院是海南省唯一具有肺移植资质的诊疗机构。王晶带领团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终末期肺病患者实施肺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已完成30余例,总体成功率高、费用低,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图片


2021年,王晶主任亲自管理71岁的李爷爷(化名)完成肺移植手术后,高龄、心脏病史仍使术后康复面临严峻挑战,无数个日日夜夜王晶主任带领医疗团队守护在李爷爷身旁,让这位因特发性肺纤维化而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术后,李爷爷不仅恢复自主行走能力,更以积极心态参与日常活动,其红润的面色与矍铄的精神状态‌,生动诠释了王晶“既要有精湛技艺,更需怀仁爱之心”的职业境界。


图片


王晶还帮助从事矿石工作而罹患矽肺的何伯伯(化名)完成了双肺移植手术。术后,何伯伯精力充沛地来院复查,背着双肩包、戴着鸭舌帽的模样,让医护人员感到无比欣慰。

工作20余年来,王晶始终坚守医者初心,未发生一起患者投诉或医疗事故。她坚决执行反腐倡廉政策,以德为本、救死扶伤,赢得了患者、家属和同行的广泛赞誉。


图片


2021年6月,王晶接受了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采访,题为“我的自贸港这一年,王晶:妙手仁心捍卫患者‘呼吸自由’”,展现了她作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教学科研,培养未来之星

在教学方面,王晶承担了多年本科、硕士和留学生等各层次理论课和示教课。作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她培养了22名硕士生、3名博士生和1名博士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导师”“青年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


图片

图片


在科研领域,王晶专注于哮喘、结核病及健康管理大数据的研究。她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并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和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图片


王晶始终以“精医重道、务实创新”的精神,带领团队打造具有一流学科实力、创新能力和较高国内外影响力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教学中心,以妙手仁心,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呼吸自由”,让“大病不出岛”落在实处,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