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科普】错乱的记忆
Mandela effect
曼德拉效应
集体记忆大规模“出错”?
引语
前段时间,«消失的她»爆火,电影中频频出现的“曼德拉效应”也引发热议。
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曼德拉效应是假李木子常跟着何非出入酒店给酒店的人一种她是他妻子的假象。
第二次出现是何非承认是自己在酒吧喝醉、呕吐、挑事,给人一种自己一直在酒吧的错觉,并利用时间差杀害李木子。

而影片最后一次浮现的曼德拉效应实际上贯穿了整部电影,从郑警官、陈麦律师第一次出现开始就不断利用曼德拉效应引诱何非落入渔网,自此真相大白。
那么,曼德拉效应究竟是什么呢?
曼德拉效应概念与起源
曼德拉效应是近年来对出现的大规模群体性记忆错误现象的代称,源于2013年南非总统曼德拉逝世后,世界各地部分人提出记忆中的曼德拉早在上世纪在监狱中已经死亡,并称当时在电视上看到过曼德拉的葬礼。但实际上曼德拉活到了2010年。

心理医生约翰·保罗·加里森认为,许多关于“曼德拉效应”的记忆是人们在阅读这一阴谋论时捏造出来的。“一旦(捏造)存在,看上去好像这一记忆自始至终便一直存在。”
并且事实上,这种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的现象之前因为“对事情持有错误的印象”而知名,而曼德拉效应其实只是一个新名字而已。
生活中的曼德拉效应

皮卡丘的尾巴尖端
究竟是黄色还是黑色?
蒙娜丽莎的微笑究竟是怎样的?
«爱我中华»中那句歌词究竟是
“五十六个民族”还是“五十六个星座”?
……
曼德拉效应的本质及合理解释
曼德拉效应的精神现象学实质是记忆碎片的错误组合从而在头脑的形成的错误记忆。

碎片化记忆的储存
发生的事情和各种信息一旦进入脑海就会被分割成意识碎片,大脑记忆的机理是以记忆碎片的方式按一定时间、空间规则放置在不同的暗盒里。当对特定事情进行回忆时,就会调用相关的记忆碎片进行组合,然而记忆碎片的组合关系会受到情感和经验因素影响,并非一成不变。
新媒体与曼德拉效应
新媒体时代,大量信息涌入,错误信息也花样百出,意见领袖的错误引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和固化了记忆碎片的错误组合关系。总之,曼德拉效应会随着信息时代繁荣发展不断的出现并不断拨正。
如何预防和跳出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会随着信息时代繁荣发展不断的出现并不断拨正。
而杜绝出现曼德拉效应有且仅有一个原则,那便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凡事没有亲身经历就不要妄下结论。

如何跳出“曼德拉效应”怪圈
一、坚定信念
面对同一件事物时,如果我们的想法与大众相悖,就很容易失去自我判断,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牢记不盲目从众,保持距离冷静思考,结合自身经验做出独立判断,坚定自己的道路。
二、跳出思维定势
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接触新鲜事物,而不是根据大众的评论形成见解。注重丰富经验,接纳新的观念和经验,拓宽视野和思维,不断进行自我思维的创新。保持重新思考的耐心和勇气,找到跳出思维定势的路。
三、多维度寻找信息源,交叉验证
单一的信息来源有可能是不真实的,如果从多个可靠的角度来获取信息,我们就可以进行信息对比,并尽早发现其中的问题。
四、保持质疑精神
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的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和数据。面对形形色色的信息,应保持一颗“质疑的心”。遇到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目轻信所谓的专家和权威人士的话语,多把焦点放在已被证实的真实信息上,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免受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