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1月19日上午,我校召开2024年度总结大会。会上,陈国强校长号召全体海医人“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张彩虹、邹卫国和曾敏三位副校长就分管领域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工作设想,人事处、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全科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附属海南医院等二级部门(单位)负责人围绕推动改革发展成效和经验进行交流发言。
今天,我们将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杨文君的交流发言转发于此,供大家交流参考。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学校2024年总结大会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交流发言
2025年1月1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非常感谢能作为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分享学院的改革经验。我想谈两点:一是分享感受,二是交流经验。
过去一年(2024年)的改革对于基础医学院来说是充满艰辛的,我梳理了几个亮点收获进行汇报:获得了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的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学院负责申报的两个博士授权点获批建设,以及我本人有幸代表基础学院参加复旦大学基础医学论坛并作报告。这几个亮点中的任何一个,可能都是很多学校或学院终其一生的梦想,而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在改革开局短短时间内就都实现。可以说劳有所得,忙累但收获颇丰。
学院班子复盘了国强校长到任海医以来和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改革密切相关的几个大事记,发现不知不觉时光已经跨越三年。从2023年9月国强校长全职来到海医,于11月20号首次来基础医学院调研,2024年1月3号又亲自带队调研润深楼办公及科研环境,1月18号国强校长再次到基础医学院指导改革,紧跟着2月份学院班子向国强校长首次系统汇报了改革思路,随后每隔三个月当面汇报上旬与中旬的改革进展,直到年底我又以院长身份述职和对学院改革进行总结汇报。
上周在学院年底总结大会上,我作为院长向全院职工致辞:2024年,我们可以拥有的重要荣誉和收获已经问鼎,我们经常讲一棵树既要向上生长,更要向下扎根,作为基础医学院,我们2025年的工作重点是要在国强校长的带领下求真务实把工作做扎实,要把我们的基础支撑做牢,防范地动山摇。
回想过去的一年,我们是改革先行先试的排头兵,而改革也将永远在路上。
首先,学院对每一个相关专业培养方案都进行了优化修订,基础课程全年删减了28%的课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细节可以看出课时的缩减还有空间,同时缺乏优质课程,课时过多消耗精力和时间,不利于提升课程的质量。在全球已进入第四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院只有两门经典课程做了建设在线资源工作,还有9门系统整合课程没有建设在线资源,所以,建设在线资源是2025年在教务处指导下需要做好的一项大工程。
国自然项目数量和质量在2024年有长足进步,2025年在绩效杠杆的引导下,虽然还没有做太多的工作就已经报了80项,学院目标是希望能报到85项,因为基数是保证质量的一个必要前提。最终能立多少项,特别是青年人才能中多少青年项目,也是学院要在科技处的指导下,2025年放假不放松的重点工作。
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五位D类人才已经入职,学院从科研平台、教研室对接、办公条件,团队建议、研究生安排、生活关照上都做了相应工作。林大川老师现在在港大实验室做科研,也是学院病原生物学的教师。2024年9月刚来就赶上台风摩羯,林老师主动请缨值班并在当晚处理了很多紧急情况,为实验室挽救了很多损失,他的行为证明了个人人品很好,也离不开学院给予的信任和归属感:从他起心动念要来海医时,学院一直与他对接交流,做好服务。其他老师,我们也都一视同仁,2024年朱海珍教授拿到重点项目,学院专门重新安排了一间独立办公室,让他更方便指导自己的团队。
针对学校启动的青年学术提升计划,学院从王晗书记去参加校长指导这个方案的拟定开始,到我们的动员会以及前两天的正式签约,我们学院帮助13位青年人才一条条解读协议条款,让他们了解熟悉契约条款和遵守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学院也提出期望:希望他们现在去医科院是“建设银行”,不久的将来能变成“招商银行”,“招商引资”过来扶持我们基础学院的发展。
制定工作细则时,学院所有目标打印出来贴在办公室的一面墙上,这面墙的名字叫“悟空取经”,目标后面都有详实的动态记录,以便班子成员随时追踪,有始有终地切实推动目标实施。
总之,2025年我校高质量发展已经起步,国强校长在去年12月底就给我们做了高屋建瓴的精心布局,校长的发言稿不能读读看看就可以了,而是要结合实际切实指导学院新一年的工作。我最近常会和学院王晗书记谈起:我们两人过去这一年带领学院改革,就像两头牛带着一车人跑,实际上快马加鞭都跑出了马的速度,甚至跑出了奔驰车的速度,外人远远看,以为是两匹骏马拉车,近距离定睛一看这不就是两头老黄牛,一头是王晗书记,一头是院长我嘛!然后还拉着一个校本部最大的一辆车,车上坐了200多人!我说2025年我俩再接着跑,也跑不出之前的速度了,体力精力真的都达不到了,这也就要求我们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提升我们班子的领导质量和效能?我也在年终述职汇报中提到“破界-跃迁”的理念,进一步提升思维格局,提高思考站位,才能真正跟得上改革的脚步!
2025年已来,如果大家还在思考“要不要改革?”个人觉得这个命题已经不复存在,海医这一波改革的浪潮已经把所有的人都带到了一艘大船上,你根本无需思考什么时候上船?以何种方式上船?我们只能一起向前进,我们已经“过了试水区,进入深水区”,务必需要“众人划桨开大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