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坚持“党建引领、医疗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深化附属医院综合改革,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编辑:宣传部-薄傲 供稿:党委宣传部 审核:李咪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5-02-17

坚持“党建引领、医疗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

深化附属医院综合改革,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张本

(根据录音整理,稍有修改删减)

2025年2月10日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民健康和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主体。同时,附属医院作为医学院校办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学科建设中,临床医学是医学中最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级学科,直接决定医学学科的排名。没有高水平的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就没有高水平的附属医院,更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医科大学。

海南医科大学现有三家直属附属医院,分别是附属海南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各附属医院近几年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取得了持续的进步,在2024年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中,省人民医院从2018年全国第299名提升至第101名,位居“A+”等级;第一附属医院从2018年全国第340名提升至第248名,位居“A”等级;第二附属医院从2018年全国第416名提升至第295名,位居“B++”等级。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三家附属医院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与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顶尖医院相比还有巨大差距,距离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更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

因此,如何在学校的领导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附属医院综合改革,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病不出岛”目标,完成学校和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各附属医院必须认真思考和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基础和主要问题

“十四五”期间,三家附属医院围绕“大病不出岛”目标,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应用能力,针对性补齐学科技术短板,基本实现专业病种全覆盖。积极提升病例收治难度,发挥医学高地作用。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人才梯队,保障学科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培养专职科研队伍,鼓励临床医务人员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营造良好教学科研氛围。在医教研管等多方面齐发力,共谋发展。

省人民医院目前拥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共建海南省神经疾病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共建海南省心血管疾病中心。第一附属医院拥有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与中日友好医院共建海南省呼吸疾病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建海南省肿瘤疾病中心。第二附属医院拥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建海南省消化疾病中心。三家附属医院和国内13家顶尖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面对学校和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附属医院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且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有:(一)学科建设体系不完善;(二)人才梯队配置不合理;(三)教学管理能力不强;(四)科研水平不高;(五)医疗技术能力及水平欠缺;(六)主动服务意识较低。

二、总体目标

到2035年,高峰学科引领发展、高原学科强势发展、潜力学科突破发展的医学学科分类发展体系基本建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位居独立医学院校全国前30名,省人民医院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排名均进入全国前80名;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教育评价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带动功能大幅提升,产出一批推动医学进步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50人次,高层次人才育引能力显著增强,汇聚一批顶尖人才和名师名家名医;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明显,形成医教研管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战略

“十五五”期间是海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附属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卫生健康委、海南医科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贯彻“党建引领、医疗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各附属医院秉持差异化发展方向,推广省人民医院综合改革经验,不断创新服务内涵,提升医教研管水平,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人才活力和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岛”目标,助力海南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引领战略

1.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卫生健康领域改革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加强党委领导地位,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明确党组织在医院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着力构建运转协调、制衡有效工作机制。将党建引领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把党的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风险防控,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深化附属医院综合改革提升医院综合能力,打造全国公立医院改革样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放权赋能深化外部治理与内部管理,推广省人民医院综合改革成功经验,充分释放医院发展活力。一是外部简政放权,多部门协同推进。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医院综合改革稳步前行。二是深化人事改革。探索附属医院 “去行政化”,实现全省公立医院改革突破,提供改革“路线图”。三是优化薪酬分配。医院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探索项目工资制,绩效分配向关键岗位倾斜,并围绕年度目标分层分类考核。

(二)医疗立院战略

1.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大力提升学科专科水平

各附属医院秉持差异化发展方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省人民医院以“精综合、强专科”发展方向为指导,做实做强神经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医学、呼吸疾病、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科医学、口腔医学等器官系统疾病中心。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以“强专科、优综合”发展方向为指导,分别做实做强生殖医学、急救医学、呼吸病学等学科专科,移植医学、感染病学、热带病学等学科专科。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形成“人有专长、科有特色”的发展格局。

2.以医疗技术为中心,大力提升大病救治水平

围绕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积极引进开展前沿诊疗技术,探索多学科联合诊疗、肿瘤精准医学、新一代微创治疗等前沿诊疗模式,大力推动数字医疗、杂交手术、质子重离子治疗、心肺移植等先进技术的突破,为复杂疾病的诊疗开辟新路径。积极推动肿瘤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数智赋能,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临床决策提供精准、科学的支持,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大病救治水平。

3.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就医体验感。积极推广多学科协作、移动查房、远程会诊等医疗应用,建设智慧医院,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加强医患沟通,倡导人文关怀,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全面推动三家附属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系统提升全省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三)科教兴院战略

1.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目标,有组织地开展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础研究、转化研究,谋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力争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高质量原创性论著。

2.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抓手,全面提升附属医院科研水平

坚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重要抓手,各附属医院做好顶层设计,根据优势学科发展定位,梳理学科重点研究领域,组织凝练前沿基础科学问题。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平台,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和支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积极组织谋划、挖掘潜力、充分动员,特别是要做好青年科研人员的持续培养工作。科研人员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风貌投身到科研创新中,投入到项目申报中,力争大幅提升申报成功率,实现学校目标任务。

3.积极推动“院院合一”,明确附属医院教学主体责任

各附属医院目前均存在“重医轻教”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三家附属医院在学校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各自临床医学院的建设工作,落实“院院合一”体制机制。临床医学院和各附属医院共用一套行政体系,人财物一体化运行,完善附属医院教学管理体系、学科体系和学系建设。明确附属医院教学主体责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夯实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

4.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重视本科教育,以本科教育为基石,以本科人才培养为根本,坚定不移确立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专业硕士和博士培养制度,以新增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点为契机,加强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理顺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关系,提高临床类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拓展继续医学教育领域等多措并举,构建高水平医学人才序贯培养体系。

(四)人才强院战略

1.实施更加深入的育才举措,多方位多渠道挖掘现有人才潜力

注重人才发展途径的差异化、专业化、精准化,实施教研、医疗、管理等分类分层岗位专项能力提升,营造更加适合人才能力持续发展的环境。加大与顶尖医院的合作力度,以学历提升、专项技术进修、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人才交流联动。与学校建立人才互动机制,推动基础与临床人才协同发展和转化合作。利用自主人才评价、选拔、调配、奖励、晋升等一系列措施为抓手,为人才干事创新打造有内在竞争力的环境。

2.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着力打造多元多层次医学人才高地

实施更加精准的引才举措,细化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柔性人才等不同类别人才的引才策略。拓宽引才途径,利用好市场化、社会化、新媒体等引才渠道和国家、省市、学校人才引进平台。加大专职科研队伍招聘力度,为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提供支持。为各类引进人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职业规划、薪酬待遇、经费资助、科研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其安居乐业,快速融入到各附属医院的建设之中。

3.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科学的用才举措,构建人才全周期管理体系。加大学校对附属医院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附属医院与学校、校外机构人才交流机制,畅通人才发展通道。以才育才、以才引才,以高层次人才牵引赋能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输血造血并重,打造一批具有前沿引领力和影响力的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此带动促进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

四、未来五年主要工作

(一)促进更高标准的党的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委对附属医院的全面领导。到2030年,三家附属医院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获评“全国公立医院示范党建医院”,10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附属海南医院完成综合改革任务,并将成功经验推广到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二)打造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到2030年,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肿瘤精准医学、新一代微创治疗等前沿诊疗模式,开展数字医疗、杂交手术、心肺移植等先进医疗技术,推广应用肿瘤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一代治疗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保障医疗安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服务。

(三)加强更高层次的学科建设

到2030年,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排名进入独立医学院校全国前40名,附属海南医院排名进入全国前80名、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排名均进入全国前100名。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0个,力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30个。完成海南省神经疾病中心、心血管疾病中心、呼吸疾病中心等6个器官系统疾病中心建设。

(四)加快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到2030年,完成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学体系建设,以二级学科建系,系统构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学系建设。大幅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本科毕业生首次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研究生培养质量核心指标取得突破,毕业论文盲审首轮通过率不低于90%,发表影响因子大于5的高质量论文数量不少于50篇,其中每家附属医院不少于20篇。

(五)建设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到2030年,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人次,其中每家附属医院不少于10人次。每家附属医院师资队伍正高比例不低于20%,博士占比不低于30%,博导数量不少于30人。三家附属医院共选派不少于50名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科骨干赴国外著名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开展专项培训,共选派不少于150名青年医师赴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学习。

(六)组织更高起点的科学研究

到2030年,每家附属医院获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不少于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少于150项。每家附属医院每年发表SCI论文不少于30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高质量论文数量不少于100篇,力争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高质量原创性论著数量上取得零的突破。力争以第一完成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取得突破。

(七)推进更高效率的管理服务

到2030年,附属医院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人事制度和薪酬绩效改革取得实效。管理服务更加细致周到,医院运营模式更加成熟完善,院区环境持续优化,“管理服务以职工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建共享增进干部职工福祉。形成“爱院如家”特色医院文化,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八)推动更高效能的社会服务

到2030年,附属医院更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公立医院公益性。坚决落实急危重症优先救治原则,高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力以赴参加灾难应急工作。出色完成各项医疗保障任务,主动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全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同志们,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也是各附属医院谋划“十五五”新征程的起始之年。医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医疗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和差异化发展方向,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助力海南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