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海医再出发”高质量发展大会继续进行,专题报告会和各分论坛火热开讲。

下午,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筱海国际教育大楼立言厅作题为《我对现代医学发展态势的几点想法》的专题报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报告会。校长陈国强主持报告会。

韩启德院士从十个方面讲述自己对当代医学发展态势的看法,从医学的内涵与学科交叉、医学研究模式、还原论认知途径到以高血压为例讲述预防的地位,再到关于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逻辑,数字医学与智慧医疗的发展及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回归医学初衷……他强调,要提高健康素养,正确理解科学与宗教对医学的影响,正确坦然面对生死;“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作为医生应给予病患充分的人文关怀,理解能做之事与无能为力之事,理解与尊重生命。韩启德院士的报告娓娓道来,意韵深远,闪烁着智慧,蕴含医学人文精神。

在开讲之前,陈国强校长以韩启德院士20年前莅临海医讲座并题词“发挥特色,服务地方”,以及在海医办学60年时再次来到学校并题词“坚持特色服务地方,脚踏实地追求卓越”为引,饶有趣味地自嘲道“韩启德院士对海医的了解比自己早”,并热情欢迎和感谢韩启德院士在不同时期见证和支持海医的发展。在回顾并梳理韩启德院士提出的问题与思考时,陈国强校长以“琼瑶”为例,真诚希望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生死观,在生命中尝遍喜怒哀乐,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轰轰烈烈。

2004年,韩启德院士莅临海医讲座并题词

海医办学60年时,韩启德院士为海医题词

上午,高质量发展大会院士论坛和校长论坛在筱海国际教育大楼立言厅举行。副校长曾敏主持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晓军以《创新引领文化传承——培养医学人才,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专题报告,他深入探讨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技术、创新团队与文化传承,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他真心帮助青年,改标书带团队,形成国际领先的人才团队和平台,以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以人才培养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伟平以《糖尿病防治的现状与进展》为题作专题报告。她分析了糖尿病防治现况、防治战略及防治进展,强调科学管理方法和个性化医学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数字医学的重要性,激励我们不断提升慢病管理的服务水平。

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黎孟枫以《六个融合与一流医学本科教育》为题作报告。他通过对“六个融合”的深入解析,强调学科与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科研与教学、德育与智育等方面的融合创新。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以《第四代医学教育:解析与应对》为题作报告。他将前三代医学与第四代医学作对比,对第四代医学的背景、核心内涵、面对的挑战进行详细解析,并提出一系列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应对策略,以更好适应教育领域的变革和挑战。

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南京医科大学奋力一流》为题作报告。他以南京医科大学的争创一流的经验,介绍了高等医学教育如何通过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的有效融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张晨以《锚定世界一流,融合医教研产,探索未来医学教育新模式》为题作报告。他强调将医教研产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以实现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融合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医学教育的挑战,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浙江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应颂敏以《以医学生成长为中心 奋力走好医学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题作报告。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医学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季勇以《智能医学工程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报告。他介绍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智能医学工程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如何结合现代科技与医学教育,通过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人才。

下午,专家论坛在立德厅举行。副校长邹卫国主持论坛。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张国辉作题为《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报告,他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与形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与路径,以及在强国建设中教育领域的战略任务与改革举措等三个方面为我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战略指导,帮助更好地理解医学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张文宏带来了题为《中国临床医生培训体系改革的挑战与应对》的报告,他指出,中国医学教育体系改革,只有考虑到医学教育体制的优化与简化等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地走上面向人民健康的医学教育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从自身研究方向出发,以《听觉重建的转化医学研究》为题,着重从先天性耳聋的早期筛查和听觉重建与老年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及干预两方面介绍了听觉重建领域的成果转化和前沿研究。

中山大学抗衰老中心主任松阳洲在题为《基础到转化:传染病去中心化核酸检测产品的研发》的报告中,聚焦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有效衔接,介绍了如何以创新、精准、快捷、经济的分子诊断解决方案,革新和去中心化传染病检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院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李为民在题为《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华西实践》的报告中,以华西医院为例,从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深入阐述了学科建设的内涵和关键要素,尤其是在亚方向建设和临床转化研究的实践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海医师生和医护员工代表们通过全天十四位领导、院士、校(院)长和专家的报告,从更高、更广、更深的维度,更加全面了解和认识了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最新发展前沿及深度思考,纷纷表示对今后研究、教学和医疗等工作的开展受益匪浅,启发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