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TEACHING AND RESEARCH

我校学子赴港游学:探索医学前沿,交融人文情怀

2025-08-31
作者:詹达谋 编辑:吴京京 供稿: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阅读量: 更新时间:2025-08-31

8月17日至23日,我校组织优秀学子赴香港浸会大学开展为期7天的医学交流游学活动。来自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等多个专业的学子通过课程学习、实地参访与文化体验,深入探索香港医疗体系的创新实践与人文关怀,在跨文化交流中拓宽学术视野,深化对医学使命的理解。

医学交流:跨文化课堂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此次游学以“医学创新与人文关怀”为核心,香港浸会大学通过全英文授课、案例研讨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子们打开了国际医学视野。课程涵盖《香港医疗卫生服务》《医患关系构建》《老年特色医疗服务》等内容,系统解析了香港“公共+私人”双轨医疗体系的运作逻辑,以及基层社区医疗与三级专科医疗的衔接机制。



在模拟诊疗实验室,学生们体验了VR技术支持的临床场景训练,并通过全英文沟通制定治疗方案。通过系列学习体验,同学们既增强了对患者需求的同理心,提升了临床实操与跨文化协作能力,也启发了对医疗技术创新与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为未来成为“有温度、有能力”的医者奠定了基础。

通过佩戴模拟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VR眼镜,以及体验肌肉退化的负重设备,同学们切身感受到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深刻认识到医疗服务需更注重“适老化”。

基础医学院潘芮莹同学表示,“VR体验后,我更理解香港‘在地安老’理念——医疗不仅是治病,更是通过技术与服务帮助老人维持尊严与自主。”

公管专业张涵清同学表示“当我用英文向‘患者’解释病情时,突然意识到医学交流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思维方式的跨越。”。

儿科学院肖佳雯表示:“VR装置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老人出行的不便,身为医学生,有了足够的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中西医专业李苑妃表示:“试戴模拟糖尿病、黄斑变性的眼镜后,连夹菜都困难,这让我明白‘人文关怀’不是口号,而是要站在患者视角设计服务。”

在全英文VR诊疗模拟中,学生体会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差异,培养了跨文化协作能力。在与香港学生组队完成案例中,双方在诊疗逻辑、服务理念上的碰撞,拓宽了国际视野。

此外,学子们还参访了香港大学牙医学院、葵涌医院、香港医学博物馆等机构,直观感受香港医疗在口腔医学、精神卫生、公共卫生历史等领域的前沿实践。其中,香港浸会大学的“临床案例+社区实践”教学模式,尤为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应对老龄化社会调整的智慧。



文化体验:医学历史与现代文明的时空对话

游学不仅是学术探索,更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医学文化溯源。学生们走进香港医学博物馆,了解19世纪鼠疫防治历程以及西式医学教育发展,感受香港医疗体系的演变;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通过VR技术复原的古代医学典籍与现代医疗设备展区形成奇妙呼应,让学子们感受到“科技赋能人文”的创新魅力。



学生收获:从知识汲取到使命觉醒的成长蜕变

此次游学让学子们在专业认知与个人成长上收获颇丰。全英文教学环境显著提升了同学们的医学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案例研讨则培养了全球医疗协作思维。口腔医学院乔柏桢在模拟手术室练习静脉穿刺时感慨:“精准操作背后是对生命的敬畏,香港同行‘把患者需求放在首位’的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医者仁心’的内涵。”




许多学生表示,香港医疗体系中“细节处的人文关怀”令人触动。社区护工为独居老人手写用药便签、医院取药台配备老花镜与放大镜、精神科病房设置艺术治疗室等案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人与人的温度连接”。

海南医科大学带队老师表示,此次游学为学子搭建了国际化交流平台,学校将持续推进与香港高校的合作,推动医学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医者。


分享到: